小型水库除险加固..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工程概况 山口桥水库位于**市**镇山口村,距**市约20公里,有林场简易公路通达库区右侧经过,简易公路不能直达大坝,大坝至简易公路相距100余米,为陡坡羊肠小道。 水库大坝修建于1968年,1971年加高12米,现最大坝高为26.7米,坝顶长112.5米,为均质土坝,设计库容59.1万方,灌溉山口、清溪、新竹、伦道等4个行政村2100多亩农田。同时为新长塘小I型水库提供引水。 2. 水库险情状况 该水库险情事故主要为大坝右端内坡频繁出现塌洞。自1982年以来,每年出现有大小不等的塌洞,其中出现较大范围的塌洞有三次,第一次出现在1982年,大坝右端内坡坡脚靠底涵进口地带渗漏,浑浊泥水从底涵流出,当时采用措施是:将底涵进口20米开挖回填堵死,废弃底涵。在右端507米高程新开一输水隧洞,处理后老底涵洞内仍有浑水流出。第二次在1988年,位于大坝右端内坡溢洪道堰顶下5米处,出现大范围的塌洞,漏水从新开的高涵离进口45米处冲毁侧墙7米多长,大量浑浊库水从高涵中流出。后采取对内坡塌坑采用开挖回填,对高涵冲垮段采用水泥砂浆块石砌筑恢复。第三次大的塌洞出现在1992年,位于右端大坝内坡中部与山体相接地带,水库渗漏浑浊水从底涵与高涵中流出,后仍旧是对内坡采取开挖回填处理。现今内坡每年均有渗水漏洞的出现,涵洞中出现浑水,严重危及大坝的安全稳定。 3. 塌洞险情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的选择 该大坝坝址地层岩性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长龙界段(D3Xc),主要为灰绿、黄绿、灰色泥质、钙质页岩、砂质页岩夹细粒石英砂岩,或为页岩与砂岩互层,其岩性上部遭风化后,呈土块状,岩体透水性较差,坝基岩体透水微弱,从坝外坡两侧山坡观察未见有渗水现象,初步判断坝基相对不透水。出现塌洞的原因主要为坝体土质较差,加之施工填土碾压不够密实。库水升高时,渗透压力增大,导致库水向涵洞中渗流,带走坝体泥土,形成塌洞。放水高涵进口段由于岩体遭受风化,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加之在施工开挖炮爆时,岩石遭遇外力震动,库水沿裂隙向输水洞渗流,导致土体流失,而形成塌洞出现险情。左端中涵进口地段也出现有塌陷从涵洞中出浑水的现象。 根据该水库天然建筑材料缺乏,周边无粘土料场,加之运输也不方便。对右端内坡采取铺盖土工膜防渗处理,对高涵采取涵洞反压灌浆处理措施。另对底涵与中涵处理,由于涵洞较小,人无法入内施工,在坝顶采用钻孔灌浆堵截涵洞处理措施。 4. 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4.1 土工膜防渗 大坝右岸渗漏严重,在大坝右岸上游坝坡铺设土工膜防渗。使土工膜与大坝基础形成一个连续的防渗体系。 4.1.1 土工膜的选择 根据现有防渗土工膜的性能,本设计选用0.94g/cm2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FS-1型),膜厚度大于0.25mm。这种土工膜能承受60m水头的作用,其抗拉、延伸率、抗渗性、可焊性及耐久性能很好。 4.1.2 土工膜铺设的范围 大坝内坡从溢洪道底板高程以下开始至大坝坝脚止。左侧铺至距溢洪道50米处。 4.1.3 土工膜铺设构造 高密度聚乙烯土膜铺设在坝坡上,上下需设置保护层,以防刺穿和老化。 大坝为均质土坝,故土工膜直接铺在大坝上,但要求铺设基面夯压密实、平整。土工膜上面设筛制粘土、未筛粘土保护层,以防御波浪的淘涮、风沙的吹蚀、人畜的破坏、紫红外辐射以及膜下水压力的顶托而浮起等。保护层底层为100mm厚筛制粘土,上层为200mm厚未筛粘土。 4.1.4 细部构造设计 为了防止土工膜顺坝坡滑动,在垂直坝轴线方向设置了纵向防滑轴,间距4.5米;平行坝轴线方向设置了横向防滑槽,间距10米。在土工膜周边设置砼压枕。纵向防滑槽槽深200mm,底宽200mm,边坡为1:0.5;500mm,底宽650mm,边坡为1:0.5;土工膜底部砼压枕尺寸为0.7×1.0m2;顶部砼压枕尺寸为0.5×0.7m2;两侧砼压枕尺寸为0.5×0.6m2。 4.2.1 中、底涵钻孔堵截灌浆设计 根据该水库水文地质条件与外坡坡渗漏状态。本次设计对大坝低、中涵进行水泥灌浆充填堵塞,具体设计如下: 4.2.1 帷幕位置和长度的确定 帷幕位置按低、中涵分段布设。 低涵帷幕线:自左端左侧62米起,沿坝轴线向右岸延伸10米,分两排布孔,共布孔10个,后排孔和前排孔呈梅花形错开。 中涵帷幕线:自左端左侧17.7米起,沿坝下游边缘向右岸延伸10米,分两排布孔,共布孔10个,后排孔和前排孔呈梅花形错开。(见《**市山口桥水库大坝帷幕灌浆设计钻孔平面布置图》)。 4.2.2 帷幕的形式和深度 大坝坝体灌浆深度控制在基岩深度5米,其深度一般22~34米之间。帷幕深度控制在接触面以下一灌浆段。 4.2.3 帷幕灌浆孔排数和孔距的确定 低、中涵基础较破碎,渗漏较复杂,其孔距不宜过大。本次灌浆孔排数设计为双排,孔距设计为:I序孔孔距为5米,Ⅱ序孔孔距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