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文板块构造与地震
板块构造与地震
摘要 简要介绍了板块构造的概念、板块的划分、板块的分界线和世界上主要地震带的分布。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地震发生及深浅不一的原因。根据不同板块边界的地震震源机制来确定该边界的运动信息。最后,简要介绍了可能成为寻求板块构造证据的一种新途径——地幔地震层析成像。
关键词 板块构造;板块边界;震源机制;地震层析成像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concept of plate tectonics, delimitation of plates and plate boundary are briefly explained. Als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seismic belt of the world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 how the earthquake happens and why their depth of focus are different are presented. Then decide the position of moving of plate boundary based on the focal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ypes of plate boundary. In the end, a possibly new way to support the 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 seismic tomography of the mantle is given.
Key words Plate tectonics; plate boundary;focal mechanism;Seismic Tomography
1引言
板块构造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破裂成若干块体,彼此之间相互移动所形成的构造。大地岩浆的演化、岩浆活动、矿床富集以及地震的发生等等,都和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对固体地球多数大尺度过程的思考时板块构造概念框架的应用和我们对板块构造的现今理解深化中,天然地震学承担了重要的角色【1】。板块构造学说对地震的起因和震源深浅不一的现象提出了解释。在板块构造学说神奇般的发展中,地震分布对板块边界和它们的运动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现今,地震研究对板块构造研究继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就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地震层析成像两方面的研究来阐述它们对板块构造的支撑作用。
2板块构造和地震
2.1板块构造
1968年摩根提出了板块构造的概念,其含义是地球表层可以划分为许多刚性板块(如图1),相互之间以大洋中央海岭、海沟、巨大断裂和活动的褶皱造山带为界。大洋中央海岭是板块背向运移或扩张的地带,如大西洋中央海岭。海沟,如秘鲁—智利海沟,是洋壳和上地幔发生沉降的地带。海沟的侧旁与岛弧或山带相邻。岛弧是一些线状岛链,由火山岩或已变形的海底沉积所形成的岛屿组成。巨大断裂,可以以圣安德列斯断层为例,沿着这个断层发生了板块的相互水平位移。喜马拉雅山是一个活动的褶皱带,那里的地壳在板块边界上受到揉皱。大洋中央海岭出现在分离板块的界线;海沟、岛弧和活动褶皱带出现在聚合板块的界线【2】。
2.2全球地震分布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如下3个地震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 这是一条地震活动最强的地震
带,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
源地震以及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
这个地震带内。所释放的地震总能量约
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76%。该带地震
活动的特点是:地震带宽度大,地震频
次高,地震震级大(达8.9级),浅源、
中源、深源地震由海沟向大陆一侧有规
律分布,构成贝尼奥夫地震带。阿
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
地震带 该带为世界上第二大地震带,地震释放总能量约占全球的22%。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地震带宽度很大,震中很分散;地震频次较高;基本上是浅源地震,深源地震很少,中源地震分布在局部地段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地震带 该带主要沿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附近及转换断层分布,在大陆上则是沿狭长的裂谷系分布,延伸长达60 000km,但地震带宽度窄,全部为浅源地震,地震活动频次及震级均不及上述两地震带。
将图1所示的全球板块划分和图2的全球地震带分布综合起来很容易得到图3,从上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全球的板块分界线处也就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由进一步的研究资料表明具体来说地震位于:a)中脊和中脊两侧。b)大陆分裂带及其两侧(此两处地质构造简单,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