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学习与测试 同步练习3人教版必修4.docVIP

高中语文综合学习与测试 同步练习3人教版必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综合学习与测试 同步练习3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一) 一、课内阅读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关于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B.按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长调(91字以上) C.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琴曲、曲子词、散曲等。 D.词也是押韵的,而且与近体诗只押平韵不同,词的押韵平声、仄声、人声均可。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砌(qiè) 凝噎(yē) 樯橹(lǔ) 重湖叠巘(yàn) B.暮霭(ǎi) 萧瑟(sè) 憔悴(cuì) 羽扇纶巾(lú) C.巷陌(hàng)良辰(chéng) 寒蜩(tiáo) 脍炙人口(kuài) D.阡陌(mò) 皓月(hào) 岑寂(cén) 一叶扁舟(piān)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千古风流人物 B.早生华发 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春华秋实 C.赢得仓皇北顾 D.故国神游 赢得青楼薄幸名 去国怀乡 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号称“三苏”。 B.辛弃疾,号稼轩,词集有《稼轩长短句》。 C.《念奴娇·赤壁怀古》押的是仄声韵,如物、壁、杰、灭等;《永遇乐·京日北固亭怀古》押的是平声韵,如处、住、路、否等。 D.苏词结尾感叹‘“人生如梦”有些消极色彩;辛词结尾以廉颇自比有豪气也有无奈。 5.古诗词中,语序常有变化。对下列各句语序变化所作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说明:“多情应笑我”的正常语序是“应笑我多情”。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说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正常语序是“晚寒蝉对长亭凄切”。 C.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说明:“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正常语序是“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说明:“年年知为谁生”的正常语序是“知年年为谁生”。 6.对下列各句画横线处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比喻)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拟人、借代)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设问)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借代)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比喻、对偶)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比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借代) 7.宋词中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情深 ④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⑤休说鲈鱼堪脍 A.①周瑜 ②刘裕 ③杜牧 ④孝武帝后 ⑤张翰 B.①周瑜 ②刘裕 ③孝武帝后 ④杜牧 ⑤张翰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杜牧 ④张翰 ⑤刘裕 D.①辛弃疾 ②刘义隆 ③张翰 ④杜牧 ⑤张翰 (二)片段阅读 1.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完成后面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2)作者写赤壁之景,连用了“穿”、“拍”、“卷”三个动词,请赏析这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3)词的下片从周瑜的功业说到作者的感慨,请你说说上片是怎样为此铺垫的。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