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占人体总量的99.95%: C H O N P S Cl K Na Ca Mg
微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具有功能作用微量元素
食品的酸碱性决定于食品中所含的元素种类及数量
酸性食品:所含P、S、Cl 等元素居多的食品,如:大麦 玉米 面粉 花生 核桃 榛子 白砂糖 白米 糙米 酒类 肉类 鸡 蛋黄 鱼 虾 蟹 贝类等
碱性食品:所含Ca、K等元素占优势的食品,如:大豆 赤小豆 绿豆 蚕豆 豌豆 蔬菜 水果 栗子 藕 百合 奶粉 蛋清 海带 裙带菜 茶叶 咖啡等
特性:
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
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矿物质缺乏的主要原因:
地球环境中各种元素的分布不平衡
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
食物加工过程中造成矿物质的损失
摄入量不足或不良饮食习惯
生理上有特殊营养需求
主要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
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酶类的成分
钙
生理功能: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等组织,维持神经、肌肉活动,促进核酸和能量代谢,调节人体各种代谢活动。
钙的吸收作用:
十二指肠吸收,吸收率依赖于机体对钙的需要、食物的种类和钙的摄入量
影响钙吸收利用的膳食因素
有利因素: VitD、 乳糖、某些氨基酸
不利因素: 草酸 植酸 膳食纤维 脂肪过多 等
钙缺乏的临床表现
婴儿的佝偻病
成人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
钙过量:肾结石、骨硬化
营养状况评价
生化
钙平衡测定
骨质测量:骨密度(BMD),骨矿物质含量(BMC)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不同人群钙的适宜摄入量(mg/天):
年龄 钙 年龄 钙 0- 300 18- 800 0.5- 400 50- 1000 1- 600 孕妇 ? 4- 800 早期 800 7- 800 中期 1000 11- 1000 晚期 1200 14- 1000 乳母 1200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000 mg/天
钙的良好食物来源:铁
铁的生理功能
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
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参与其他重要功能 :免疫功能 、催化体内的铁
Body iron (4-5g)
功能性铁 (75%):
Hemoglobin(血红蛋白) (60%-75%)
Myoglobin(肌红蛋白) (3%)
Heme enzymes(含铁酶)
cytochromes(细胞色素)
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贮存铁 (25%): 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运铁蛋白
食物中铁存在形式
*血红素铁 :吸收率 25%
*非血红素铁 :吸收率 <8% 占膳食铁总量的90%以上
影响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
抑制因素
*膳食中植酸、草酸、磷酸、膳食纤维
*膳食脂类过多或过低
*酚类化合物
*大量的钙摄入、卵黄高磷蛋白
*胃酸缺乏
*通过胃肠道时间短
促进因子
*维生素C、B2、A、β-胡萝卜素
*蛋白质与“肉因子” :乳清蛋白、含巯基蛋白质
*乳糖、蔗糖、葡萄糖较淀粉明显增加铁吸收
*机体的需要量增多
铁缺乏的原因
* 慢性失血
* 体内需要量增加
* 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
铁缺乏的临床表现
* 缺铁性贫血
( 低血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铁缺乏三个阶段
铁减少期:血清铁下降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浓度↓、游离原卟啉浓度↑
缺铁性贫血期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 ,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
长时间的铁的负平衡,致使体内铁贮备减少,以致耗尽。体内铁缺乏,引起含铁酶减少或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使细胞呼吸障碍,从而影响组织器官功能,出现食欲低下,严重者可有渗出性肠病变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铁缺乏的儿童易烦躁,对周围不感兴趣,成人则冷漠呆板。当血红蛋白继续降低,则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粘膜和眼结膜苍白,有疲劳乏力、头晕、心悸、指甲脆薄、反甲等。儿童少年身体发育受阻,体力下降、注意力与记忆力调节过程障碍,学习能力降低现象。
婴幼儿与孕妇贫血尚需特别注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与孕早期贫血有关。铁缺乏尚可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且在以后补充铁后,也难以恢复。铁缺乏也可引起心理活动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