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明代诗文(简)探讨.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清碧溪的幽邈: 松间细路绕溪斜, 白水丹丘近钓沙。 草露未干分马迹, 炊烟遥认有人家。 江篱漠漠群飞鹭, 瑶草娟娟夹路花。 写夏日高原草甸的凉爽:“苍山有花甸,高在白云陲。长怀秣吾马,十年恒叹咨。彼美修真士,倏然岩壑姿。招余首夏游,万壑松风吹……平野浩荡荡,绵渺忘所之。绿草净如拭,丛篁互蔽亏。不图绝谷中,乃有桃源居。东岩花绣壁,西峤林累累。” 将这个风花雪月、绚丽如画的美丽古城介绍给中原的同时,也用一种诗意的语言展示出恬淡、适意的生活美,让人读起来怡然陶醉,增添了这个多民族寄居城市的无穷魅力。 以李元阳为代表的明代文士,将云南地方文学与中原进行深入整合,推动了明代云南文学的重大发展,促进了中原文学在云南的广泛深入传播,而云南文学又对中原文化广泛吸收整合,并使之成为云南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明代云南文学发展的最大特色。在与全国文学的交流和地域文学自身特点的合力作用下,云南明代传统文学既与全国文学同步,又具有云南特色。 三、归有光等唐宋派 嘉靖间,继承南宋以来推尊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既成传统,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因为他们更自觉地提倡唐宋古文,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归有光(1506-1571)更著名。他的著名作品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都表现这样的特点。 四、李贽 李贽( 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嘉靖、万历间,作为卓越的思想家,反对文学上的拟古主义,并对晚明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他二十六岁(1552)中福建乡试举人。做了二十多年小官,五十一岁(1577)做云南姚安府如府。从五十四岁(1580)起,他就辞官不做,过着独居讲学的生活。 四、李贽 大力推崇《西厢记》、《水浒传》等通俗文学,认为是一种“至文”,而且以极大的热情评点过《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琵琶记》、《幽闺记》等等,实为我国通俗文学最初的研究家和批评家。 他作诗不多,今存多为小诗,如《独坐》:“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夕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是独居生活,傲岸不羁的写照。 他的散文,摆脱传统古文的格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所谓“不阡不陌,摅其胸中之独见”(袁中道《李温陵传》)。如《答耿司寇》 五、公安派和竟陵派 万历间,继续起来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人袁宗道(字伯修,1560-1600)、袁宏道(字中郎,1568-1610)、袁中道(字小修,1570-1630)为代表的“公安派”,时称三袁,宏道最著名。“公安派”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反对模拟古人。 “公安派”的理论对打破拟古主义的陈腐格局是有力量的。他们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打破传统古文的陈规定局,自然地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流利洁净,是他们作品的特点。 反对拟古主义,和“公安派”同时,还有以竟陵人锺惺(1572-1624)、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但更多的却是乞灵于古人。他们选《诗归》,目的就在于“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他们以为古人之精神不是“滞者、熟者、木者、陋者”,而是“幽情单绪”,“孤行”,“孤诣”。这样他们就把诗文创作引向一条更为狭窄的小路。他们脱离现实生活内容,追求一种“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形式主义倾向更为显明。 五、公安派和竟陵派 六、明末爱国文社和爱国作家 明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也更厉害。以“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为首的“复社”,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在抗清斗争中,复社人物大都壮烈殉国,或退隐山林不与清廷合作,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复社在文学上主张复古,推崇“七子”,但现实的斗争使许多作家改变了作风,写下了慷慨激昂、光辉灿烂的爱国主义作品。 张溥(1601-1640)是“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他的《五人墓碑记》歌颂英勇的苏州市民与阉党的伟大斗争,强调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远非“缙绅”所能及,是一篇政治性很强烈的散文。 此外还有陈子龙 、夏完淳等人。 六、明末爱国文社和爱国作家 内容上看比较多地集中在以下方面: 山水景物的描绘、触物感怀之类。 朋友间的赠答。 感叹实事和咏史之作。 艺术上出语率真自然,大多通达明快。 李选《侍御中溪李公行状》:“初不经意,援笔辄就,世以白香山、苏东坡拟之。” 山水诗作——一切景语皆情语 山水诗作是李元阳诗歌的一个重要部分。胡僖在《中溪家传汇稿后序》中论及了李元阳与山水亲密交往,行文与游历之间互为推助的关系: “今读所为诗歌,半属山水幽趣,非亲至其境者不能。其他序记誌铭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