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SR660用户介绍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说课人:莱西市第三中学 王焜 桃花源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课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大家所熟悉的成语一一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皆出自于此,诗人所描绘的“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更是那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的人民所追求与幻想的。文章中的理想桃源是虚构的,但它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本文能一直为人所传诵的重要原因。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对课文大意能较快了解,在教学中适时的运用一些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并背诵一些篇目。根据这些要求,再联系当今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改中的体现以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赏析语言,理解桃花源的美境。 2、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想象、创设情景等让学生感受桃花源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社会的美好,明确中学生在交往中应该如何去做。 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是又“贵在得法”。无论任何方法的使用都应面对学生在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运用,不能死搬公式,从而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实施。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 1、点拨质疑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讲读法 4、“穿越时空隧道”情境创设法 (二)学法: 1.朗读法,古文重在多读,读顺畅,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这样更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易背诵。 2.讨论法:通过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读写结合法:课文结束前,让学生根据书中对桃花的描绘,训练学生迁移能力,通过写或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花。从而训练学生多角度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 理解 文中作者所表达的 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 理想社会。 诵读感知, 初探桃源之美 诵读品味, 追溯桃源之美 视频播放, 感受桃源之美 课外延伸, 深化和谐之美 教师总结, 提出希望 导 入 桃花源记 (一)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始终抓住这一点,通过不同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我是这样设计开头的。 1请一位学生解释一下,“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其他同学听。 2教师鼓励性评价后,顺势让其说出出处,由此引入课题。 (二)初探桃源之美: 1、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如下问题: 2、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想象武陵人一路上见到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 古文应该突出多读,教师应把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指导。 1听录音,学生的注意正音、节奏感,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 ①节奏合理,读出对社感。②语句流畅,发音正确。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为什么? (四)感受桃源之美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一个地方? 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对这种社会理想你什么看法?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