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全世界有31亿人口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中流行此病。流行区人口有6亿,其中约2亿人受感染,每年死于此病者有几十万人之多。现已发现血吸虫属中的19种血吸虫有6种寄生于人体,它们是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西印度群岛)、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非洲刚果)、湄公河血吸虫(亚洲中南半岛湄公河流域下游的老挝境内)和马来血吸虫,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1903年由日本人桂田富四郎发现而定名)。 钉螺分布类型 我国是1905年由美国学者罗根(Logan)在湖南发现首例患者;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暑假期间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游泳戏水而感染。因此,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是预防感染血吸虫病、保护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现在让大家来了解一些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血吸虫病流行病史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地方性疾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大传染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可防、可治、局部可消除性疾病; 血吸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分别在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两地出土的西汉古尸(肝脏、肠道)中查到了血吸虫虫卵,这一发现证实了血吸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流行分布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6年至1957年,中国对血吸虫病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试点工作。多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为,北至江苏省宝应县(北纬33°15),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北纬22°05),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121°51),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东经99°50)。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上海市),最高达3000米左右(云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外,其余均呈分散。? 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1、地方性 血吸虫病流行与钉螺分布一致 2、季节性 4-10月为血吸虫病易感季节 3、自然疫源性 可在人和/或动物之间自然传播 血吸虫病流行特征--易感性 1、易感人畜 --初次接触疫水者、非疫 区人畜 2、易感季节 --春末至秋未 ,夏季高发 3、易感地点 --钉螺分布、人畜常到 血吸虫病生活史 血吸虫生活史包括 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和童虫等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成虫体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血管中,虫体移行到肠壁的小血管中产卵。大部分虫卵随血液流入肝脏,另一部分虫卵损害肠壁掉入肠腔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粪便中的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遇到钉螺便钻入螺体,并在螺体内发育,经母胞蚴,子胞蚴两个阶段,再发育为成千上万条尾蚴,成熟的尾蚴从钉螺内逸于水中,浮在水面,若遇到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便钻入感染者的皮肤并脱去尾部,变成童虫,移行至门静脉系统寄生,22天后发育为成虫,完成其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这就是日本血吸的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 日本血吸虫卵在水温2-37℃的水中可孵化出毛蚴,温度低孵出慢,温度高孵出快,也是说全年各月份,虫卵在自然条件下的水中均可孵化出毛蚴。 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的能力很强,在水温5-37℃条件下均可使钉螺感染,温度低感染率也低,温度高感染也高,被毛蚴感染的的钉螺,称“感染性钉螺”。 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后,在螺体内发育,经母胞蚴到子胞蚴,(这一阶段称为中间宿主)大约经过两个月时间成熟了的尾蚴从螺体内逸出。在5-40℃的水温下,尾蚴都可以逸放出来,钉螺还可爬上草叶,在露水中放出尾蚴。4-10月期间,或水温2-30℃时,逸放出的尾蚴数量较多,尤其是春季钉螺孳生地第一次涨水时,水中尾蚴最多。被毛蚴感染的钉螺,可以终生逸放尾蚴(钉螺的寿命多数只有一年,少数钉螺可活三年以上)。 尾蚴在水中有向上,向光的习性绝大多数浮于水面,并受风浪和水流的影响漂向远处;尾蚴在摄氏10℃水中108小时后死亡,随着水温升高,尾蚴死亡速度加快:18-20℃时96小时死亡,25℃时48小时死亡,40℃时45分钟死亡,45℃时20分钟死亡,50℃时3分钟死亡,55℃时1分钟死亡,60℃以上或水份干燥时则立即死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