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六章糖代谢题材.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本篇讨论体内几类重要物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包括糖代谢、脂质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谢、核昔酸代谢,非营养物质代谢以及各种重要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节规律,共七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各种物质按一定规律不断进行的新陈代谢,以实现生物体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自我更新,以及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并处于动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之中。物质代谢中绝大部分化学反应是在细胞内由酶催化而进行,并伴随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物质氧化时伴有ADP磷酸化而产生ATP,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体内还存在来自外源或内源的若干非营养物质,通过生物转化作用,使其水溶性提高,极性增强,易于排出体外。 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且机体具有严密调节物质代谢的能力,使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是生命过程所必需的,而物质代谢的紊乱而往往是一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为此,物质代谢的知识是医学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除了上述物质代谢外,有关DNA生物合成、RNA生物合成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等代谢过程及调节将在第三篇讨论。学习这一篇时,要注意掌握各类物质代谢的基本反应途径、关键酶与主要调节环节、重要生理意义、各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节规则,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关系等问题。 第六章 糖代谢 糖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约占食物总量的50%以上,主要生理功能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碳源。糖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人体所需能量的50% -70%来自于糖。1 mol葡萄糖(glucose)完全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可释放2840kJ(679 kcal/mol)的能量。其中约34%转化生成ATP,以供应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糖也是机体重要的碳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转变成其他的含碳化合物,如氨基酸、脂肪酸、核昔酸等。此外,糖还参与组成结缔组织等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NAD`、FAD、ATP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激素、酶、免疫球蛋白等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本章重点介绍葡萄糖在机体内的代谢,因为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所占比例很小,且主要转变为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涉及分解、储存、合成三个方面。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主要包括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取决于不同类型细胞的代谢特点和供氧状况。例如机体绝大多数组织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生成CO2和H20;肌组织在缺氧时,葡萄糖进行无氧氧化生成乳酸;饱食后肝内由于合成脂质的需要,葡萄糖进人磷酸戊糖途径代谢生成磷酸核糖和NADPH。饱食时葡萄糖也可聚合成糖原,储 111 112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存在肝或肌组织中,以便在短期饥饿时补充血糖或分解利用。长期饥饿时,有些非糖物质如乳酸、丙氨酸等还可经糖异生途径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这些分解、储存、合成代谢途径在多种激素调控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使血中葡萄糖的来源与去路相对平衡,血糖水平趋于稳定。以下将详细介绍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生理意义及其调控机制。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一、糖消化后以单体形式吸收 人类食物中可被机体分解利用的糖类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麦芽搪、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和葡萄糖等。食物中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cellulose),由于人体内无卜糖昔酶故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纤维素能起到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糖类。 主食中的糖类以淀粉(starch)为主。唾液和胰液中都有a-淀粉酶(a-amylase),可水解淀粉分子内的a-1,4-`糖苷键。由于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时间很短,所以淀粉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在胰液的a一淀粉酶作用下,淀粉被水解为麦芽糖、麦芽三糖、含分支的异麦芽糖、由4一9个葡萄糖残基构成的。一极限糊精(a-limit dextrin),其中前两者约占65%,后两者约占35%。寡糖的进一步消化在小肠豁膜刷状缘进行。a-糖昔酶(包括麦芽糖酶)水解没有分支的麦芽糖和麦芽三糖。a-极限糊精酶(包括异麦芽糖酶)可水解a-1,4一糖昔键和a-1,6-糖昔键,将。一极限糊精和异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肠钻膜细胞还含有蔗糖酶和乳糖酶等,分别水解蔗糖和乳糖。有些人由于缺乏乳糖酶,在食用牛奶后发生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称为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糖类被消化成单糖后才能在小肠被吸收。小肠黏膜细胞依赖特定载体摄入葡萄糖,是一个主动耗能的过程,同时伴有Na的转运。这类葡萄糖转运体称为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蛋白(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