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程控制-转炉供养量控制设计讲述
前言
本项目是根据生产过程自动化原理汇编而成的以气体管道中的压力作为被控制量的反馈控制系统。在许多生产过程中,保持恒定的压力或一定的真空度常是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很多化学反应需要在恒压下进行,为保持流量不变也常需要控制主压力源的压力恒定。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压力控制采用不同的方式。
目 录摘 要
2、第一章 转炉氧枪的供氧制度
1.1转炉炼钢工艺简介
1.2 供氧制度的主要内容
1.3 供氧制度中的工艺参数
本章小结
3、第二章 转炉氧枪供氧系统参数
2.1 转炉氧枪氧气流量
2.2 转炉氧枪冷却水
2.3 转炉氧枪枪位
本章小结
4、第三章 转炉氧枪氧压控制
3.1转炉氧枪氧压控制意义
3.2转炉供氧装置及其设计
3.3转炉氧枪氧压检测与控制设计
3.3.1氧枪氧压检测与控制参数
3.3.2设计的具体方案
3.3.3仪表选型
3.3.4氧枪氧压控制设计图
5、总结
6、参考文献
摘 要
关键词:炼钢的基本任务是脱碳、脱磷、脱硫、脱氧,去除有害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调整成分。归纳为:“四脱”(碳、氧、磷和硫),“二去”(去气和去夹杂),“二调整”(成分和温度)。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供氧,造渣,升温,加脱氧剂和合金化操作。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当磷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C]→[CO] 耗氧量 100×(4.30%-0.20%)×90%×16/12=4.92吨[C]→[CO2] 耗氧量???100×(4.30%-0.20%)×10%〕32/12=1.09吨[Si]→[SiO2]耗氧量 100×0.8%×32/28=0.914吨[Mn]→[MnO]耗氧量 100×0.2%×16/55=0.058吨[P]→[P2O5] 耗氧量100×0.13%×(16×5)/(31×2)=0.168吨 [S] 1/3被气化为SO2, 2/3与CaO反应生成CaS进入渣中, 则[S]不耗氧。
图1.1 转炉炼钢生产过程流程图
1.2 供氧制度的主要内容:
确定合理的喷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和枪位制。
供氧是保证杂质去除速度、熔池升温速度、造渣制度、控制喷溅去除钢中气体与夹杂物的关键操作,关系到终点的控制和炉衬的寿命,对一炉钢冶炼的技术经济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1.3供氧制度中的工艺参数
①供氧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供入熔池的氧气量,单位是m3/min,或m3/h,故又称氧气流量,常用Q表示。
计算公式:
⑴每吨金属需氧量
它取决于铁水成分、所炼钢种的终点成分及氧气利用率等因素,通常情况下为52~60m3/t。
⑵供氧时间
国内不同容量转炉的供氧时间统计如下表:
转炉容量/t 12 30 50 120
供氧时间/min ~15 ~16 ~18 ~23
供氧强度/m3/t·min ~4.0 ~3.6 ~3.3 ~3.0
②.供氧强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的耗氧量,常用I表示,单位是m3/t·min。
计算公式:供氧强度I==
另外,供氧强度的大小还与原料质量、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
⑴工作氧压P
用指测定点氧压,即氧气进入氧枪前管道中的氧压,也是供氧制度中规定的工作氧压。由测定点到喷嘴前有一定的氧压损失,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测定。所以P用>P0。
⑵喷嘴前氧压P0:
其选用应考虑以下因素:
A.氧气流股出口速度要达到超音速(450~530cm∕s),即M=1.8~2.1。
B. 出口的氧压应稍高于炉膛内气压。
通常P0=0.784~1.176MPa。
⑶出口氧压P:应稍高于或等于周围炉气的压力。通常P=0.118~0.125MPa。
本章小结:
在转炉顶吹炼钢过程其实就是对铁水的定量氧化过程,所以供氧系统是关键,供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熔池供氧和传氧,向熔池供氧是保证杂质去除速度、熔池升温速度、造渣制度、控制喷溅去除钢中气体与夹杂物的关键操作,关系到终点的控制和炉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