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伺服控制系统介绍
面向双程形状记忆合金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报告
项目背景
形状记忆合金应用于可变形飞行器,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设计的新型可变形致动器部件已经从原先的概念设计发展到了飞行器的局部试验与应用。
对比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在致动高效性与高能量优势,形状记忆合金在应用范围上有巨大落差,其中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致动器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成熟,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致动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却存在巨大差距。
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规格的形状记忆合金的物理性质差距较大,钛镍不同配比也会对形状记忆合金的物理性质产生较大影响。设计出的控制系统没有通用性,不可移植。其次,形状记忆合金的控制系统一般是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在相变过程中形变与电阻之间的变化关系决定的,形状记忆合金体材的形变-电阻变化较小,难以做到高精度的检测与控制。
因此基于此次面向可变体飞机的形状记忆致动器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双程形状记忆合金丝作为致动动力源,设计面向该双程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智能伺服控制系统,实现双程形状记忆丝的输出位移线性控制、适应外界流场变化的自反馈控制和预制位移输出。
面向形状记忆合金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与应用
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重视以来,迄今为止,SMA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已经涉及声音振动控制问题、热弹性稳定性问题、变形调整、机械冲击等方面,特别是将其应用在航空领域,针对飞机机翼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了近年的研究热点。然而正如变体机翼所具有的特点,在其功能实现环节面临的挑战是: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解决好这些关键技术将极大促进变体机翼在航空领域的推广应用。
在国外,西班牙国立巴斯克大学Asua E等人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控制法获得对SMA驱动器位移的微小控制。方案中采用动态逆补偿来消除SMA滞后性和非线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将神经网络引进PI 控制环,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生命周期。加拿大沃特卢大学的Gorbet RB针对SMA非线性滞后性的困扰,提出了基于Preisach 模型的中间状态法,通过对初始输入扰动筛选,使输出与输入唯一对应,并且在SMA差动驱动器上进行了试验验证。但是由于Preisach 模型的数学复杂性,在滞后环识别过程非常耗时,且要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是其不足之处。美国休斯敦大学的Song G与Ma N利用处理非线性动力特性和不确定性的滑移模态设计了鲁棒控制器以期实现对SMA 驱动后缘的实时控制,并对控制器在不同条件下的鲁棒性能作了研究。将该系统用于开敞性好的SMA驱动机构中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对于反馈方式的研究是SMA 控制系统的另一个重点。巴西利亚大学的Da Silva E P 采用位移反馈方式获得对SMA驱动梁挠度的控制,探讨了不同输入波形和频率对于控制误差的影响。但用位移作为反馈使得整个控制系统的体积庞大,而机翼的翼盒空间非常有限,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休斯顿大学的Ma N 等人则基于电阻反馈的方法,并利用PD 控制器实现对SMA驱动器的位置控制。利用电阻反馈可以消除位移反馈带来的成本高和体积大的缺点,且在相变过程中电阻与应变的关系比较稳定。而采用PD控制可以减少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但是比例系数过大会使动态质量变化,引起闭环系统不稳定。韩国科学技术院的Yang S M 等人基于一阶模态模拟SMA复合材料板的位移响应,比较了前馈控制和PID反馈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PID反馈控制可以明显提高SMA驱动机构的控制特性。美国阿克伦大学的Song G 等人采用PID控制器与电流前馈的方式,对SMA蜂窝层板的位移变化实现实时控制。利用比例积分控制可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但是系统的动态过程变慢;而微分控制有助于减少超调,使系统趋于稳定,不足之处在于放大了噪声信号。
在国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沈星教授基于DSP技术实现了对SMA直线驱动器控制系统。沈星教授设计的是一个偏动式双程SMA驱动器(如图1所示)。机构采用两根相互关联的SMA丝,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单程记忆效应,主要利用了应力诱发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弹性模量大于马氏体弹性模量的特性 ,即通过施加外力使其发生马氏体转变,代替用冷却的方式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而该外力则由另外一根丝通过加热发生马氏体向奥氏体转变产生的恢复力提供。
图1 双程驱动器结构示意图
给SMA丝加热的控制系统是由F2812DSP、加热控制电路、反馈信号采集电路以及上位机组成,系统的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控制系统示意图
加热控制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该部分主要功能是:①为SMA丝提供足够大的加热电流,使SMA丝达到能够相变的温度;②当停止给SMA丝加热时,将SMA丝与加热电源和地面能完全隔离开来。加热电路主要由四个模块组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高二期中复习备考讲义2(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的性质).doc
- 2016年年度新乐汇设备设施评估报告.doc
- 2015年秋季电子资源概论第一份作业.doc
- 2016年继续教育华医网《实用现场急救技术》答案.docx
- 2016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基础课时2烃和卤代烃限时训练(含解析).doc
- 2016急救证考试题库2.docx
- 2016明史十讲尔雅满分精修版期末考试.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综合课时6有机合成与推断限时训练(含解析).doc
- 2016版新机器实验指导书.doc
- DB5308_T66—2022_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冰雹识别指标_普洱市.pdf
- DB5307_T8-2019_非等级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规范_丽江市.pdf
- 桥梁轻量化监测技术的探索与实践.pdf
- DB5101_T168—2023_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软件测试指南_成都市.pdf
- DB3303_T075-2024_坛紫菜病害防治技术规范_温州市.pdf
- DB3415_T47-2022_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技术规程_六安市.pdf
- DB5309_T35-2022_糯小麦滇麦15号品种_临沧市.pdf
- DB5307_T23-2019_高寒粳稻区水稻栽培技术规程_丽江市.pdf
- DB5308_T14.2-2013_铁皮石斛人工集约化种植综合标准第2部分:种子种苗培育_普洱市.pdf
- DB3306_T070-2024_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棉面料_绍兴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