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部分中药鉴定部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鉴定学部分中药鉴定部分

中药鉴定学部分: 掌握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1.1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就是鉴定和研究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1.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3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即:两级药品标准)。其中,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1.4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等方法。 1.5中药鉴定的取样要求:药材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的药材样品。 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作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一般药材100~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如药材的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将所取样品混合拌匀,即为总样品。对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分;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个体大的药材,可用其他适当方法取平均样品,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 中药鉴定知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积累了医药知识和经验,并学会用感官来识别自然界的动、植物和矿物等,从而鉴别出哪些可供药用,逐渐形成了“药”的感性知识。在无文字时代,这些药物知识凭借师承口传丰富起来,它是本草学的萌芽。在文字产生以后,就有了关于药物的记载,后经不断积累、发展,编出了本草著作。从秦、汉到清代,本草著作约有400种之多。主要的本草著作有: 《神农本草经》 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 成书年代:成书于东汉末期 (公元二世纪 ),汉代本草代表作。本书载药 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根据各种药物的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 学术价值:(1)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 (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3)为本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载药达七百三十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和有名未用7类。 学术价值:第一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了《神农本草经》。对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学的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作者: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主持编写。 成书年代:唐代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又称《唐本草》,隋唐时期本草代表作。全书54卷,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 850 种。 学术价值: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开创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同时代的还有孟诜(shen)的《食疗本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和李珣的《海药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初稿1082年,定稿于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简称《证类本草》。宋代本草学代表作,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学术价值:该书图文并茂,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医药结合。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同一时代的还有刘翰、马志等的《开宝新详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苏颂等的《图经本草》、寇宗奭(shi)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成书年代:1578年(明万历6年)。明代本草学代表作。该书52卷,约200万字,附方11000余首,载药 1892 种,绘药图1100余幅。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16纲、60类。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国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学术价值: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