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修复材料的调研关自修复材料的调研.doc

关于自修复材料的调研关自修复材料的调研.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自修复材料的调研关自修复材料的调研

几类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根据不同体系进行分类(未列出催化剂体系) 1、无催剂的自修复体系 1、1 胺-环氧修复体系 该体系是利用环氧修复试剂与胺固化剂在伤口处的交联固化反应,从而对材料达到自我修复的效果,胺固化剂的储存在胶囊、中空纤维、微脉管结构里,当胶囊或者纤维在外力作用受损时,释放胺固化剂。 将胺类固化剂包覆在胶囊里面一直是一个难题,直到2009年Kirk et al[1]成功将胺类固化剂包覆在纳米多孔的二氧化硅囊里,但是修复试剂很难流动到伤口处,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进行局部修复。 Later, Jin et al.[2] 在研究中,利用真空渗透技术使得脂肪族胺类固化剂被包覆在PUF囊里,与此同时利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将环氧单体包覆在囊里,同时将双组份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利用TDCB观察材料的韧性,当胺胶囊与环氧胶囊的比例为4:6时,修复效率达到了91%,在常温条件下,其修复稳定性较好,能持续6个月。随着修复次数的增加,其修复效率从最高的91%降低到35%。研究中还发现环氧单体的稳定性较好,200℃时仍能稳定存在,但含胺的囊随着温度的增加会逐渐释放胺类固化剂并在修复时会产生过度补偿的现象。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重点放在保护含胺胶囊并提高其热稳定性。在材料收到破坏时,要保证俩种胶囊都能够同时按照比例释放 Pang and Bond[3],利用中空纤维作为载体,环氧树脂修复剂与荧光物质作为芯材,利用荧光物质的来观察整个过程的修复行为。研究中发现,修复试剂的释放速度很快,能很快流动到裂纹处,室温下24h后,其修复效率达到97%。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修复试剂与中空纤维的载体的对应选择,要保证其释放速度要大于其修复速度,尽可能避免在修复试剂抵达裂纹处之前发生修复反应。 Toohey et al[4]利用直写技术(direct-write)构建多重的微脉管网状结构并分散在聚合物介质中,这类脉管结构分为俩部分,一部分载有胺类固化剂,另一类载有环氧树脂修复剂,当材料收到破坏,双组份释放到裂纹处交联固化,进行自修复。其修复效率到达了60%以上,对单一裂纹的能进行16次的修复。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1、要确保双组份能稳定的存在于各自的微脉网结构中。2、提高修复效率。3、增加修复次数。 1、2 单组份环氧修复体系 Carlson 等[5]利用聚酰亚胺包裹着含双键的环氧单体修复剂,当材料表面受损时,环氧修复剂释放,流动到裂纹区,在UV光条件下聚合。该文献要收费,所以只是从摘要你们获取信息,文章中未提修复效率,但在UV光照射一分钟后,修复成功。 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具有熔点的环氧树脂作为修复试剂,当涂层收到破坏时,对材料高温加热,使环氧修复试剂能流动到裂纹处,冷却之后填满裂纹,从而达到修复的效果。 单组份环氧其修复效率不高,修复后的性能不能得到保证,且修复条件高温加热多为100℃以上要求较高,另外树脂与体系的主要树脂的相容性、材料的整体性能也需要考虑,使用UV光修复,有比其更好的应用体系。 1、3 异氰酸酯修复体系 Huang和Yang [6] 在不含催化剂的异氰酸体系中,利用微胶囊技术进行修复。HDI作为修复试剂,包覆在PU囊中,PU囊由MDI预聚物与聚乙二醇在油包水的乳液中聚合。将胶囊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并制备涂料,将涂料喷涂在钢铁表面,破化涂层后,做耐盐雾测试48h后与不加胶囊的涂层进行对比,发现含胶囊的样本并未有腐蚀现象。该体系能在常温下进行修复,但未提到修复效率。需要注意的是1、MDI和HDI都是含NCO基团的物质与-OH很容易反应,在形成微胶囊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HDI的消耗。2、要保证微胶囊有很好的防水性能,防止水透过胶囊与HDI产生反应。 1、4 分子扩散型 该类型是以添加热塑性的材料为助剂,添加到聚合物中,升高温度时,利用热塑性的物质的流动性,填补裂纹空隙,以此达到修复目的。 Meure等[7]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的共聚体为热塑性添加剂,混合在环氧热固性材料中,当材料受到破坏时,升高温度至150℃持续30分钟,使热塑性塑料具有流动性,填补裂纹处的空隙,并伴随泡沫膨胀现象产生。利用TSDB和SENB测试材料力学性能上的变化研究其修复效果,其平均修复效率高达85%。该方法未来需要研究的是:1确定热塑性添加剂和环氧树脂之间是否产生反应。2、修复时需要的温度过高,需要更加优化其修复条件。 另一种方法Hayes等[8]将双酚A与环氧氯丙烷的共聚体作为热塑性添加剂,溶解在环氧单体里,加入固化剂,使得环氧树脂交联固化,热塑性添加剂依旧溶解在热固性树脂里。当材料受损时,升温至130℃一小时,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