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doc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1978-1984年中国城镇化的恢复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城镇人口平均每年递增5.68%,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23.01%,平均每年增加0.85个百分点,?建制市由193个增加到300个,建制镇由2173个猛增到9140个。1984-1992年中国城镇化平稳发展阶段。1992年全国建制市增加到517个,建制镇激增到1.45万个,城镇化率达到27.46%,比1984年提高了4.4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6个百分点。1992-2003年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率从27.46%提高到40.53%,年均提高1.19个百分点,2003年建制市达到660个,建制镇达到20226个,以城市现代化建设、小城镇发展和建立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标志,国城镇化全面快速推进,省市综合承载能力与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003年至今中国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十一五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成效十一五以来,中国城镇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趋势。城镇化水平从2005年的42.3%提高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加1.08个百分点。城镇化已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推动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城市综合实力迅速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00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以占全国28.1%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62.9%的GDP,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0.3个和1.1个百分点,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十一五”前三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已达到“十五”总量的96.3%。2008年底,全国655个城市用水普及率94.73%,燃气普及率89.55%,污水处理率70.16%,生活垃圾处理率86.7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1平方米。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了18.21个、15.07个百分点和1.82平方米。“十一五”前三年,有6个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8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6个城市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二城乡统筹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中央提出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各地以城乡统筹为目标,大力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中央和地方继续贯彻实施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小城镇发展活力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水平显著改善。小城镇成为农民返乡创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的重要载体。2008年底,全国县城和建制镇人口2.57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9.4%,比2005年高出0.4个百分点。在城镇化迅速推进的同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2008年底,近57万个行政村中,46.7%实现了集中供水,52.1%通上了公交车或客运班车,31%建设了生活垃圾收集点,61.6%实现了主要道路硬化。农村住房建设数量不断增加,样式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试点逐步扩大,到2011年将完成400万贫困农户的危房改造工作,占试点范围内农村危房总数的1/3。三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城镇密集地区实力增强 国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增强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动力。十一五前三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年均分别提高1.46个和1.25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年均增长1.01个百分点的速度。中部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0.6%,已成为增速最快的地区。十一五期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政策,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增强了城镇密集地区的发展动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城镇密集地区,成为带动国家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重点区域。中西部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密集地区发展速度加快,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已成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各级政府加强城际沟通与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签订了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合作框架协议,互相开放建筑市场;成渝建立了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机制;珠三角、闽东南分别建立了城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