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固定进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内固定进展2、内固定进展

瑞金 王蕾 2003.8 骨折内固定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骨科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王 蕾 生物性骨结合术(BO)概念回顾 从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在小骨骼上使用大的接骨板会发生较多临床并发症报道的影响,Brunner 和 Weber介绍了波纹接骨板(Wave Plate)。Heitemeyer 和 Hierholzer 开始使用桥接接骨板 (Bridge Plate)治疗长干骨粉碎性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主要有下列优点: 避免接骨板接触骨折区域,减少对血供的影响 允许在骨折区域进行“ 皮质骨-松质骨” 植骨 改变接骨板所承受的应力-使之成为单纯的牵张应力 生物性骨结合术(BO)概念回顾 1989年,Kinast 等人回顾了4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使用95o髁部角接骨板治疗组的临床结果。其中24位(1组)患者是在1981年以前接受的手术治疗,当时使用的方法是-直接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另外23例(2组)使用间接复位技术,同样进行坚强内固定。尽管两组病例在患肢总体功能恢复上临床结果比较接近,但是治疗过程仍明显存在差异: 0% 0% 4.2月 2组 20.8% 16.6% 5.4月 1组 感染率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1988年,Johnson报道 5 例股骨远端4部分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病例。使用直接骨折复位方法整复关节面,间接整复干骺端骨块。X 线片平均愈合时间2.9个月,患者肢体功能优良。 1989年,AO的 Gerber,Mast ,Ganz 等人首次发表了使用间接复位技术的文献报道。这种技术特别适合于无法进行髓内钉固定的粉碎性关节和关节周围骨折。主要通过牵引技术达到骨折复位,从而能最大程度降低直接暴露和肌肉的剥离。首先使用骨片间加压螺钉重建关节面骨折块,然后跨越骨折区域固定于骨干部。 生物性骨结合术(BO)概念回顾 生物性骨结合术(BO)概念回顾 如前所述,接骨板下方骨皮质发生的骨质疏松表现并不是单纯由于内植入物造成的应力遮挡所引起。Stephen Perren等人的研究表明这与接骨板压迫骨面引起血运障碍有关。 (Perren SM,Cordey J,Rahn BA,Gautier E,Schneider E. Early temporary porosis of bone induced by internal fixation implants-A reaction to necrosis, not to stress protection. Clin.Othop. 1988;232:139-151) 骨质疏松出现在骨塑形期,且多为暂时性 骨质疏松仅出现于接骨板下方血运受扰区域,在其他无机械应力作用部位不出现 塑料接骨板能引起比不锈钢接骨板更严重的骨质疏松 同样使用接骨板,如果改善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运,能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 接骨板压迫造成的血运障碍会导致局部骨坏死,影响愈合和骨内塑形。 如果骨坏死区域位于骨骼负重的张力侧,则易发生内固定物取出后的再骨折。 生物性骨结合术(BO)概念回顾 1990年,德国汉诺威创伤中心的Krettek、Wenda和其他一些学者开始将股骨肌肉下放置接骨板进行内固定的概念应用于临床治疗,获得了相当好的骨愈合率。从90年代中后期,MIPPO(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ing Osteosynthesis)概念仍存在很多争论。 “ 经过皮下隧道盲插接骨板将会比传统外科手术暴露带来更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 Christopher Krettek的动脉穿支灌注研究表明:如在股骨骨折手术暴露时的血运损伤远远大于肌肉下接骨板的插入。Weller和Hotzsch认为MIPPO手术时应用点接触接骨板(PC-FIX)和锁定螺丝钉单皮质固定会得到更理想的固定效果。 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的固定模式是目前认为较为理想的用于MIPPO的内植入物。实际上可以想象为是外固定支架的一种衍生变型。 生物性骨结合术(BO) * * AO骨折治疗原则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对于如何进行手术治疗并没有标准的“ 法则”。长干骨和关节骨折往往由于骨折病、关节强直、畸形、创伤性关节炎和感染而导致病人肢体残废。 AO原则的出现,在当时首次为骨折的治疗确立了标准,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传统的AO骨折治疗原则-1960 解剖复位与重建 骨片加压与坚强固定 保留骨的血运 早期无痛活动 拉力螺丝钉固定(Lag Screw Principle) 圆孔接骨板+加压器(Plate+Compression Device) 动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