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学__培训课件.ppt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学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细胞移植、实体脏器移植、糖尿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性药物应用等均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应注意早期预防。 * * 白念珠菌感染发病率更高的原因推测 念珠菌属可以出现假菌丝和真菌丝,但并不是所有的念珠菌种都有真假菌丝 念珠菌属微生物学和生物学特性 只有白念珠菌具有产生芽管的能力 光滑念珠菌不能产生真假菌丝 白念珠菌在组织内常呈菌丝体,与孢子相比,不易被吞噬,因此其致病性增加,其他念珠菌形成菌丝能力弱,故致病力也相对较弱 念珠菌属 菌丝 假菌丝 芽管 热带念珠菌 + + - 白念珠菌 + + + 近平滑念珠 - + - 光滑念珠菌 - - - 非白念上升原因推测 近平滑念珠菌检出率升高的原因 主要存在于皮肤和黏膜表面,与导管等生物装置的表面有亲和力,能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 在医院中的传播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手,与医院环境有关 有研究表明:棘白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与近平滑念珠菌血症发生呈正相关 热带念珠菌检出率升高的原因 热带念珠菌有生成假菌丝及菌丝的能力,对宿主细胞的侵袭力更强大,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构,丝状形态明显 更易发生在癌症患者与粒缺的患者 光滑念珠菌检出率升高的原因 虽然其致病性与毒性均不及白念珠菌,但由于它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存在先天性或获得性耐药,所以可能其检出率升高与药物选择机制有关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曲霉菌感染发生率在逐年升高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侵袭性曲霉感染比例逐渐增加 Donhuijsen K, et al. Dtsch Arztebl Int. 2008;105(28-29):501-506. 感染患者比例(%) 曲霉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烟曲霉菌 1991年1月- 2009年10月报道曲霉病1457例,其中481例有病原学证据,258例进行菌种鉴其中烟曲霉153例 高露娟,等.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5(4):247-251 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现状分析结果 曲霉感染部位最常见于肺部 1991年1月- 2009年10月报道曲霉病1457例,其中肺曲霉病1047例 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现状分析结果 高露娟,等.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5(4):247-251 小结—曲霉感染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 免疫缺陷患者曲霉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 主要致病菌为烟曲霉 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 曲霉感染在重症医学科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 曲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不在人体内广泛定植,为什么感染发生率在上升? 曲霉菌感染的宿主因素-----免疫缺陷 曲瑾.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 ;28 [增刊2] Pasqualotto AC and Denning DW. Business briefing: European oncology review 2005 多属于免疫缺陷类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产生有两个先决条件,即患者有免疫缺陷和接触曲霉菌 机体免疫因素在侵袭性曲霉病感染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酵母菌 主要菌种 流行病学 主要危险因素 曲霉菌 烟曲霉 黄曲霉 土曲霉 黑曲霉 引起感染,导致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通常吸入孢子引发感染 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 持续粒缺 移植(尤其是肺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HIV 类固醇 免疫缺陷患者逐年增多导致曲霉病增长 器官移植患者 肿瘤化疗患者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瘤接受强化疗方案者增多 实体器官移植术及骨髓移植等患者的增多 免疫抑制/缺陷患者数量大幅增加 侵袭性曲霉病 发病呈增长趋势 李立青,医 学 研究生学报.2006;29(12):165-167 ICU患者 粘膜屏障破坏的患者比例多 隐球菌感染发生率呈增长趋势 患者人数(例) 发病率(例/100 000患者)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陆 温哥华岛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病率 时间(年) 加拿大研究数据表明:隐球菌感染发生率持续稳定增长 1999年发生率为6例/100000患者,2006年为38例/100000患者,增长5倍之多 Eleni Galanis, et a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16(2):251-256 在我国,隐球菌感染以非HIV患者为主 1. Kethireddy S, et al. Drug Metab Toxicol. 2007;3(4):573-81. 2. Bicanic T, et al. Br Med Bull. 2004;72:99-118. 3. 揭育胜等. 广东医学. 2008;29(6):888-891. 较早发现艾滋病的地区,隐球菌的发病率约为5/10万 在AIDS患者中感染率高达30% 1,2 隐脑发病以散发、非AIDS人群为主,起病常隐匿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