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 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 十 讲 整 体 性 和 差 异 性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生物学上统称为原核细胞生物。因地球早期环境中有机物数量有限,对生物繁衍和进化产生很大压力,促使一部分生物逐渐演化出利用外界的有机物合成自己所需要养分的能力。其中,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的下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环境基础。 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方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另一方面,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 将生物发展阶段的序号填入下表内: 动物界:① 爬行动物时代 ② 鱼类时代 ③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④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⑤ 人类时代 ⑥ 哺乳动物时代 植物界:① 陆上孢子植物时代 ② 被子植物时代 ③ 裸子植物时代 ④ 海生藻类时代 代 纪 距今年代(亿年) 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界 植物界 新生代 第四纪 0.03~0.02 0.7 1.4 1.95 2.5 2.85 3.3 4.0 4.4 5.2 6.0 25 38 46 第三纪 中生代 白垩纪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代 太古代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这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有些地质学家认为,如果一颗足够大的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那么,大量的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就会散发到大气层中,在地球表面就会覆盖一层富含铱的尘土层,最后形成的地层铱元素含量就会异常多。经计算,含铱泥土里存在的铱,需要一颗大约10千米直径的小行星撞击才能产生。 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千米,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毁灭性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1. 上述材料是否可以说明中生代恐龙灭绝的原因? 2. 请收集资料,尝试解释中生代恐龙灭绝之谜,并将获得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