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博-低碳生活.
世博会场馆中安装运行的燃气空调半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 世博会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和世博轴,都建设了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对雨水加以收集利用,预计可节约自来水约100多万米3。 主题馆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垂直绿化墙。 这些主流或前瞻性的生态建筑技术,均会对减排或捕获二氧化碳发挥重要作用。 ?展览展示中的低碳科技 ??? 五大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星球馆”正是为探讨城市人居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如何健康互动而设立;中国国家馆33米平台还将把节能减排作为展示主题加以精彩演绎;城市最佳实践区更是汇聚了全球诸多城市先进的低碳科技实践。 世博会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公交优先战略,除了建设并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智能交通网络之外,还将实现园内公共交通零排放、周边交通低排放的承诺。 清洁能源汽车总数预计将超过1000辆,其中世博园区内以及相关接驳车辆包括零排放的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总量约为500辆。 运营管理中的低碳科技 超级电容车 纯电动车 燃料电汽车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4月,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2008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堃堡先生在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上指出“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月,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日前在京成立。 同月,国家发改委和WWF共同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 。 2008年4月,中国低碳网 成立。 在2010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低碳”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2010年3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杨金贵发表文章《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指出:一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地球温室效应将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C~6.4°C之间。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6°C~7°C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C的地球生态警戒线。 如此看来,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如果意识到这些习惯的有害性,从日常生活点滴入手,注意节电、节油、节气,那么,每一个小小的举动又都能为减少碳排放贡献一份力量。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 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