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
注:
名词解释中下划线部分为关键词,缩小字(11号)为辅助理解信息,建议记住。本文档限于期末考试,如不全面,还请谅解。
《传播学概论》考纲
填空题
1.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的科学,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其研究对象。
2.人类传播活动的几个发展阶段是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
3.在传播学中,符号是表达特定信息的方式或代码。
4.媒介是传播或负载信息的物质实体。
5.信息则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和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
6.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7.信息需要以物质(如纸张、胶片、光盘等)为载体,以符号(如语言文字、影像、图画、声音等)来表现。
8.与“伊里调查”一样,霍夫兰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其研究结论进一步否定了“魔弹论”效果观,加强了传媒效果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的观点。
9.传播学界四大先驱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1.拉斯韦尔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5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2.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提出新闻选择过程的把关模式。
13.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14.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15.集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
16.传媒“把关”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了应该考虑传媒系统的内部因素外,还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或社会因素考虑在内。
17.《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
18. 麦克内利进一步扩大了“把关人”范畴。如在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
19.“培养”理论隶属于“文化指标研究”,包括“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和“培养分析”三个密切联系的部分。
20.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21.社会责任传播制度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代表性著作是《自由与负责的报刊》。
22.社会责任理论主张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23.“使用与满足”理论把人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4.“传播流”研究一方面否定了早期简单的“刺激-反应”关系的“子弹论”观点,另一方面,该研究的焦点集中于揭示效果产生的制约因素,其结论强调了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无力性。
25.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理论模式或假说,其中包括“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研究、“培养分析”研究等。
26.根据一系列实证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但是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出现很大的偏离。
27.“培养分析”一方面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媒的一些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28.与经济条件相联系的新媒介技术采用和使用能力,是造成“知沟”和“信息沟”存在和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数字鸿沟”问题是传统的“知沟”和“信息沟”问题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的延伸。
29.“培养理论”认为,长时间收看电视的人,其对社会现实的看法更加接近于电视所呈现的景象,即电视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电视观众的“现实观”与“社会观”。
30.大众传播的五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书籍。
31.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P99
32.培养理论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传媒的倾向会带来或好或坏的社会效果。
33.宏观效果理论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不是把效果概念局限于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层面上,而是从更早的认知阶段考虑问题,并将大众传播作为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的社会过程或潜移默化的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北语财政学二.docx
- 材料力学简支梁的应力测试与分析.docx
-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题(含答案)--北方民族大学.doc
- 地产客户心理分析及类型..doc
- 地产项目成本控制建议方案..doc
-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doc
- 地信复习资料..docx
- 地信学院毕业论文基本格式模版..doc
- 地区投资环境评价的统计分析..doc
- U形件弯曲模设计.doc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内蒙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湖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