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患者极端案例频发谁来救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病患者极端案例频发谁来救助

一个全方位、立体、多层次的大病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困难群众抵御大病来袭的最大期盼。破解大病困难群体救助过程中的资金、制度、衔接三重困境,仍然任重道远 安徽定远县严桥乡农民刘敦和,因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将双脚用玻璃片割断;江西萍乡市患有乳腺癌的农妇陈真连,在幼子被查出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后,为了“要把钱留给孩子治病”,在自家责任田附近的水塘内自尽身亡……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这是我国许多中低收入人群面临大病来袭时的真实写照。“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 不时发生的大病患者极端案例向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发出考问。新医改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民政医疗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等制度互补,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就医经济负担。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一个全方位、立体、多层次的大病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困难群众抵御大病来袭的最大期盼。但在深化医改过程中,破解大病困难群体救助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制度和衔接三重困境仍然任重道远。 徘徊在希望与绝望边缘 62岁的山西左权县农民曹四蛋,直挺挺地躺在自家的炕上,表情和身体一样僵硬——从被查出脑瘤到瘫痪在床,六七年间,他除了吃点止痛药,没有去医院接受过任何正规治疗。 “没钱治”,他微弱地吐出这三个字,就再也不肯说话,眼里一直含着泪。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山西、安徽、河南、江西、青海、重庆等多省市采访了解到,除了像曹四蛋这样放弃治疗的大病患者,基层百姓出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健康、亲情、尊严在大病来袭时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城里人哪里不快活就去检查一哈子,我们农村人哪里不快活就拖到。农村人舍不得花钱,非到了做不得的时候,才晓得去看病。”重庆秀山县宫颈癌患者秦家凤说。她从2005年起就感觉不适,但直至2006年6月才到县医院治疗。 “怕看病”是基层群众的普遍心态。在采访中,山西、安徽等多地农民都这样说:“在农村,头疼脑热的谁还去找医生看?不是难受得忍不下去了,不会上医院。”他们告诉本刊记者,一旦家中有人生了大病,除了巨额的医疗费用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之外,还会发生一系列连锁效应:劳动力因病不能正常劳动;家人为了照顾患者也不能外出务工;家庭中其他成员患病却已无钱医治;子女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选择辍学、外出打工挣点钱给患病成员看病。最后,整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 “一人得病、几代受穷”,“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等农村俗语都真实地反映了基层群众面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奈。 “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贫困户,他们在病发初期、身体稍有不适的时候,一般不会选择去正规渠道就诊,一旦病重,便会花费更高的医药费。”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外科主任陈瑞说,“越穷越病,越病越不敢看,基层老百姓这种心态,反映在临床上就是:因延误治疗导致轻病拖成重病、重病拖成不能治的绝症的案例比比皆是。”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基本医保特别是新农合保障力度不断增强,许多基层百姓对治疗大病有了盼头,他们积极寻求更好的治疗,但是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医疗费用高昂、基本医保和救助力量有限,都让他们在希望与绝望的边缘徘徊。 基层群众反映,生活在贫困地区那些遭受大病冲击的农户,为了支付大病治疗带来的高额开支,不得已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方法来筹集资金:动用现金和储蓄、出售家中生活用品、出售生产资料、向亲戚朋友借款或者得到亲戚朋友的馈赠、减少生活支出、子女辍学、向高利贷借款……投入高额医药费后,一旦治疗无效,患者家庭就面临人财两失的局面,家庭生计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走极端”的个案发生。 60岁的河南老汉王中兵,在短短的三年内经历了大儿子事故身亡、老伴突发脑血管病离世等等不幸,但他依然勉力支撑着,坚持在北京打工,希望还清老伴的医药费。 但是2013年11月,这个家庭再次遭遇不幸:正在郑州打工的二儿子王建民突发脑出血,进行了开颅手术。医药费如水一样花了出去,儿子却依然躺在重症监护室中。已是花甲之年的王中兵奔走于亲友间四处筹款,但是实在借无可借。11月7日,王中兵往身上绑了石块,跳进村头水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被借钱的亲戚当时对我伯父说,大家都是穷人,都有孩子要照顾,总不能你把钱都借光,别人没活路了。”王中兵的侄女说。 “穷人的亲朋好友也都是穷人,他们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极低。”山西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李淑芬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的救助政策也就能给个两三万,这对于大病家庭来说杯水车薪。但是,民政和社会救助至少可以给大病患者及其亲属一个信号:那就是政府和社会没有抛弃他们,支撑他们在绝望中找希望。” 困难群体救助面临多重困境 近年来,我国困难群体大病保障工作持续推进,在之前已建立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工会救助基础上,2002年又启动大病救助制度,2003年启动新农合

文档评论(0)

317shaof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