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doc

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doc

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   【摘 要】21世纪的学校教育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如何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在体育教学中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机结合,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从而摆正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育人功能。这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足以重视的问题。   一、全面理解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不能一提到德育,就单纯地理解为或偏重于政治方面。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亦是如此,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①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②政治教育:即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教育;③思想教育: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④道德品质教育:即教育学生分清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陶冶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⑤养成教育:即良好的意志品质、文明习惯、组织纪律、集体观念等等。由此可见,体育学科的重要特点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掌握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其德育功能是体育教学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深入认识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因此,面向未来,21世纪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的,能有效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教学中绝无纯知识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育,而且也在于高尚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这就是强调德、智的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毛泽东也明确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者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清楚地说明了“德智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德智体辩证统一”的高度认识,才能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思想品德得以和谐发展。   三、全方位,多渠道,正确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⒈因材施教,以体寓德,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因素   就体育动作技术教材本身来讲,大部分是没有思想性的,因此它不能自发产生德育作用。然而,不同特点的教材中却蕴含着不同的德育因素。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其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渗透。如,在仰卧起坐,踢毽子互相计数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犯规的现象。此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要诚实做人,不说谎话。再如,在中长跑的耐力教学中,大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不肯吃苦。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长跑运动员王军霞的事迹,她不论严寒酷暑,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最终在奥运会上摘取了5000米长跑的世界桂冠,为国争了光,为民争了气。从而培养学生知难而进,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意志品格,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思想。体育教师只要凭借教材的有利因素,挖掘其思想内涵,就能达到体育教学“育人”目标。   ⒉有的放矢,贯穿始终,善于把握“四有”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德育教育,绝非一蹴而就,而应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自身特点,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始终贯穿其中。那么做到以下“四有”,是落实德育的重要保证。   第一,有目的的计划性进行:根据新课标、教材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目标意义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有关内容,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敢于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等方面的教育。由于这些德育因素本来就蕴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因此体育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第二,有普遍性的长期进行:在体育教学中的一般组织措施中,如集合整队,调动队形、处理场地器材及同伴的关系等,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对此应当经常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教育,并应严格要求,在课堂实践中逐步深入。   第三,有随机性的及时进行:室外体育课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教师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如学生的意外伤害、飞机突然出现在空中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这时教师必须因势利导,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