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当前观点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的当前观点.doc

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当前观点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的当前观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当前观点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的当前观点

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的当前观点 365医学网?2014-04-02?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刘仁光?张英杰(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极易误认和掩盖心肌梗死、束支阻滞和心室肥大,临床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和猝死的潜在危险,多年来一直倍受临床关注。近年随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不仅使心动过速获得根治,同时对预激综合征的临床心电图表现:PR间期、δ波、对QRS终末向量和PJ间期的影响、ST-T改变和临床心动过速等方面都有了进步认识。这些新认识有助预激综合征复杂心电图分析和临床处理。 ?1.PR间期缩短的认识 ?预激综合征房室间有两条传导路径(正路和旁路),PR间期是代表快的一条径路下传心室的时间。 ?(1)PR间期缩短(<0.12s) ?是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此时PR间期代表经旁路下传心室的时间,包括从起搏点到旁路的房内传导时间与旁路下传心室时间之和。在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下列两点:当旁路距起搏点较近时(如靠近旁路的房性异位心搏),房内传导时间明显缩短,可使δ波重叠在P波上,PR间期缩短至难以分辨和测量,此时极易将房性早搏误认为室性早搏(见图1)。正路如有房室传导阻滞将被旁路传导掩盖(不能依PR间期和P与QRS的关系做诊断,见图2)。对预做射频消融的患者,术前明确正路房室阻滞尤为重要。 ? ?图1 房性早搏δ波重在P`波上使PR间期无法测量,易误认为室早 ?? 图2 预激综合征掩盖一度房室阻滞(在预激间歇时示PR延长) ?(2)PR间期不缩短(甚或延长) ?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如隐匿性、潜在性、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少数显性预激旁路下传心室时间>0.12s,PR间期不短有δ波,此时易误诊为心肌梗死。 ?2.对δ波的认识 ?δ波是激动通过旁路较正路预先传入心室,引起部分心室肌提早缓慢除极的表现。 ?δ波的大小(时间):取决于旁路与正路下传心室的时差。差值小δ波不明显,无δ波不能排除旁路前传预激心室,如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见下文)。 ?δ波的结束:代表正路传入心室的开始,并不代表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见图3,此时旁路继续缓慢除极心室被正路快速除极心室掩盖)。 ? 图3 显性预激综合征机制示意图 A.旁路预激心室形成δ波;B.正路下传心室开始快速除极,δ波结束(旁路继续预激心室被掩盖);C.旁、正两路共同除极心室结束形成单源性心室融合波(在形成δ波的同时影响波形和终末向量)。 ?3.对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的影响 ?(1)影响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 ?近年研究表明典型预激综合征的QRS波群是经旁路和正路下传心室形成的单源性心室融合波。显性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心室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形成δ波),并且影响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临床早已注意到预激综合征可产生酷似心室肥大样心电图改变,但预激综合征对终末向量的影响直到近年才被临床关注。1999年Lau等曾报道3例预激综合征终末向量改变的病例,并提出V1呈rSr′有助左(后、侧)旁路的诊断。2004年我们对照分析12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消融旁路术前、术后心电图,观察到129例均有终末向量改变,且终末向量改变与预激向量和旁路的位置有关。在预激波不明显时观察终末向量改变可能成为旁路前传的重要线索。 ?(2)以终末向量改变为主要表现的预激综合征 ?当旁路下传心室时间等于或略慢于正路时,仍能使旁路连接部位心室肌预先除极(与正常比),形成心室融合波。此时,PR间期正常,无δ波,终末向量和波形改变(通过与心动过速对照)成为旁路预激心室主要表现,我们暂称之为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见图4)。诊断:窦性心律无典型预激心电图表现,但QRS终末向量与AVRT发作时不同(排除差异传导);抑制正路(如用ATP)或做心房调搏诱现δ波,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靶点V波与体表QRS(无δ波)最早起点接近同时出现有助明确诊断。 ?? 图4 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机制示意图 A.正路下传略快于旁路(PR间期正常,无δ波);B.旁路传入心室使连接点处心室提早除极;C.正、旁两路共同除极心室结束,形成单源心室融合波(以终末向量和波形改变为主要表现)。 随着“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的明确,依旁路的前传功能和心电图表现可将预激综合征分为4种类型,详见表1。使我们进步认识到:δ波是旁路前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QRS终末向量改变是旁路前传心室的标志。 ?表1 四型预激旁路前传功能和心电图表现 ? ?4.对PJ间期的影响 ?(1)不延长PJ间期且可能缩短PJ间期 ?预激综合征QRS增宽是旁路提早除极心室所致,但不延长心室除极结束时间(不延长PJ间期),PJ间期延长已公认是束支阻滞与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要点。我们近年研究进步证实预激综合征不仅不延长PJ间期,且可能缩短PJ间期(旁路使正路最后除极部位心室肌提早除极时)。特别是当并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