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军医大原中医系 内经课件 第八单元素问五脏别论20150628.ppt

第一军医大原中医系 内经课件 第八单元素问五脏别论20150628.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军医大原中医系 内经课件 第八单元素问五脏别论20150628

素问·五脏别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冯文林 题 解 别:另外。 本篇论藏象学说,是在《六节藏象论》等专论各藏功能的篇章之外,概论脏腑的分类及其总的功能特点,故名。 ? 1.脏腑的分类及其功能特点。 2.气口独为五脏主。 3.治病必察其(上)下。 内容提要 目的要求 1. 理解“气口独为五脏主”的理论。 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及诊病的注意事项 [原文]822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原文]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内容分析] 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及全面诊察的重要性 1.独取寸口脉诊察脏腑疾病的原理 (1)气口:又称“寸口”、“脉口”,为手太阴肺经经脉(气口亦太阴也),是“独取寸口诊脉法”的诊脉部位。 (2)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3)独取寸口脉诊简便。 2. “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1)心脉系于肺 (2)心肺共同摄藏自然清气: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3)鼻窍与心主神志的功能相关 3.强调全面诊察的重性 诊治疾病必须:察其(上)下(全面望诊),适其脉(切诊)、观其志意(了解情志状态—问诊),与其病(了解其它病状病候—包括望闻问诊等)—指出全面诊察的重要性。 诊治疾病必须取得病人的合作。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必须破除病人的迷信思想)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改用药物或其它疗法)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必须作好病人思想工作,变“不许治”为“许治”) [复习思考题] 1. 为什么说“气口独为五脏主”?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