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ppt(附件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動一ppt(附件一)

歷史文化網創意教案【東西合壁蘊光輝】 活動一 萬佛朝宗 葬俗的變化 萬佛朝宗:佛教你我他 中國很早就有火葬   據報導,在甘肅寺窪山的史前遺址中,發掘一個盛有人類骨灰的大陶罐,證明了中國的火葬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當然,就主要地區而言,傳統的葬法還是土葬。 火葬罐的發現反映了 火葬習俗之存在已久   中國古代火葬的流行,則與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係。東漢初期,遵照佛教教規,和尚死後會進行火葬。後來,火葬這種葬法擴展到民間,甚至皇室成員也有實行火葬的。到了宋、元 時期,火葬更加流行,全國各地都有。後來,由於專制王朝的統治者為了維護儒家倫理觀念,主張厚葬,火葬受到禁止,在明、清時代逐步衰落,但並未絕跡。 彝族的火葬習俗 佛教傳入中國,火葬才流行 萬佛朝宗:佛教你我他 據歷史資料記載,中國漢地僧人到西方取經的共有105人,其中魏晉南北朝時期有52人,隋唐時期有53人。 東漢朱士行是中國到西方取經的第一人。 取經者之中,有的是通過陸路,翻雪山,越沙河,歷盡艱辛到達印度。通過海路乘船渡海去印度的人,路上經常遭到颱風暴雨的襲擊,漂泊數月乃是常事。 到了印度之後,風土不適,居住無所,懷念故土,精神憂鬱,以至客死異鄉的,大有人在。所以到西方取經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冒著生命的危險,還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與排除萬難的決心。 萬佛朝宗:令人感佩的僧人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文化已開始在中國紮根,此時期印度僧人來華傳教的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鳩摩羅什。   到隋唐時代,印度僧人來中國傳教的就更多不勝舉了。他們有許多都具備 萬佛朝宗:令人感佩的僧人 了諸如天文、曆算、醫葯、建築、繪畫、雕塑等多方面的知識,他們在宣揚佛法的同時,也把這些知識傳入中國。 印度僧人來華弘法 高昌古城佛寺遺跡   與此同時,從中國到印度求法的僧人學者就更多了。在魏晉時期,中國僧人開始自發地西行求法取經,雖然時斷時續,但總是不斷有人前往。先後有朱士行、竺法護,及法顯等人。至隋唐時期,西行求法者更 玄奘遊學印度圖 中國僧人西行求法 不絕於途,達到了頂峰,當中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最為著名。 萬佛朝宗:令人感佩的僧人 古代到印度求法的先驅之一,東晉人。他在學習佛教的過程中,常慨歎已有的佛教經書不全,於是立志前往印度尋求。 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與幾位同道一起,從長安出發,經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蔥嶺,歷盡千辛萬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一路上吃盡苦頭,沿途各國政府設障,並克服氣候和惡劣環境,最後終於到達印度。 萬佛朝宗:令人感佩的僧人 僧人事蹟一:法顯西行取經 法顯西行圖線刻 晉元興元年(公元402年),法顯等人進入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是到處都有他要尋求的戒律,於是輾轉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經,就進行抄寫。 在遊歷了印度不少地方後,瞻禮了佛陀遺跡,最後找到他要的佛教戒律書。 法顯西行求法,前後約經15年,遊歷將近30國,後來於412年從海路返回中國,因此也是我國著名的旅行家。 回國後他在道場寺從事翻譯,還撰寫了《歷遊天竺記傳》(亦稱《法顯傳》),介紹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情況。書中保存了南亞和西域諸國的古代史地資料,也是記錄絲綢之路和中印之間關係的重要著作, 非常有價值。 萬佛朝宗:令人感佩的僧人 萬佛朝宗:令人感佩的僧人 僧人事蹟二:玄奘遊學天竹: 中國唐代一位名望極高的高僧,在哲學、文學、史學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修養。在印度,他是知識界無人不知的中國古代學者。 決心求取真經   玄奘13歲出家為僧,一心鑽研佛經,追求真理。當時,佛教各部派長期爭論不休,玄奘為了破除紛爭,決心效法法顯西行取真經,以明察究竟。公元629年,玄奘不理政府禁令,私自西行,以其無與倫比的毅力,翻山越嶺,經過20多個國家,最後才輾轉抵達印度。   玄奘周遊印度各地,一面巡禮聖跡,一面講經學法,並在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住學5年,刻苦學習和講學,成果甚豐。在印度期間,玄奘參加過許多學術討論會,並受邀到各國講學,又多次受到印度戒日王的盛情邀請和真誠接待,兩人曾就中印文化問題進行過多次交談。戒日王更特地為玄奘舉行過莊嚴的集會,會上宣讀玄奘用梵語寫的學術論文,並展開辯論。那次大會有18個國家的國王出席,無數學者參加,他們對玄奘的學問無不深表欽佩,於是玄奘的名聲大震。 萬佛朝宗:令人感佩的僧人 興教寺內玄奘舍利塔 遊學印度,名聲大震 《大唐西域記》   玄奘於公元645年載譽而歸,攜佛經657部,另有佛像若干,都藏在新建的大雁塔裡。翌年,玄奘撰成了《大唐西域記》。這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記錄真實,內容豐富,既有名勝古跡、歷史人物,也有人情 萬佛朝宗:令人感佩的僧人 風俗和傳說故事等,是了解當時印度和中亞古代歷史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