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 201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安阳市拟推荐项目
序号 项 目 名 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推荐
等级 1 棉花枯、黄萎病抗性鉴定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朱荷琴,简桂良,冯自力,郭红甫,李志芳,金石桥,宋晓轩,张西岭,师勇强,卢美光,赵丽红,郑鈜爽,胡小平,齐放军,张文蔚 一等奖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我国乃至世界棉花生产上的两大重要病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危害的捷径,而准确有效地鉴定其抗病性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关键,据此开展了本项目研究,科技部支撑计划和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给予了资助。
该项目对来自我国12个省84个县的167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基因检测及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新疆菌株与内地菌株在遗传上差异明显,属于不同的SSR类群;落叶型菌株在我国三大棉区均有出现;我国的棉花黄萎病菌存在强、中、弱三种致病力类型,中等致病力类型菌株为优势类型;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的菌株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主,致病力水平较高,抗黄萎病鉴定选用偏强致病力菌株;新疆棉区以弱致病力菌株为主,致病力水平较低,抗黄萎病鉴定选用中等致病力菌株。据此,已筛选出适合我国三大棉区抗黄萎病鉴定的标准菌株33个,其中黄河流域15个、长江流域13个、新疆棉区5个。建立了用于抗病性鉴定的标准菌株资源库及其生物学性状、致病力、SSR指纹图谱等信息档案,为抗病鉴定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枯、黄萎病抗性鉴定的可比性、准确性,创新了以“相对病情指数”为统一 “度量衡”的评价技术,解决了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结果无法校正、可比性差的重大难题。研制出种沟接种、土壤拌菌和无底纸钵蘸根接种3套人工接种技术。创新完善了枯萎病苗床病圃法、纸钵土壤接菌盆栽法,黄萎病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人工病圃法。其中,纸钵土壤接菌盆栽法和人工病圃法已形成国家标准。“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使黄萎病鉴定周期由原来的140天缩短到45天左右,一年可进行多批鉴定,为大批量棉花材料的抗病性鉴定提供了技术保障。
项目期间,为国家和省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722个品种(系)进行抗病性把关鉴定,鉴定出333个抗(耐)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累计推广2.8亿亩,近三年增加经济效益26.9亿元。还为国家科研项目、育种单位提供的3819份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覆盖棉花相关科研项目的70%,全国育种单位的85%。上述工作为我国棉花枯、黄萎病的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使这二种“癌症”病害的从猖獗危害到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对鉴定筛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深入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为未来克隆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打下良好基础,发表了相应的SCI论文,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 2 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14、豫谷15选育及应用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刘金荣,王素英,路志国,闫宏山,刘海萍,蒋自可,宋中强,程 静,李冬花,王淑君,谢明杰,马翠平,路志芳,张艳红,崔志军 一等奖 该项目属于农艺学农作物育种学科领域。
豫谷14(安05海-7169)、豫谷15(安04-4783)是以自育品种豫谷9号作母本,中间材料安99-2540、安99-223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安阳和海南两个生态区选育而成的国家谷子新品种,分别于2008年、2010年通过国家鉴定,主要特点是优质、广适、出米率高、早熟等。
一、优质。豫谷14、豫谷15小米营养丰富,米粒鲜黄,香味浓郁,在全国第七届优质食用粟鉴评, 分别被评为国家二级优质米和一级优质米。
二、高产、广适。豫谷14,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区试(华北夏谷区组), 平均产量为342.73公斤/亩, 较对照统一对照豫谷5 号增产8.39%,居参试品种第2 位,增产点率为80% ;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380 kg,较对照增产7.13%,居参试品种第2位,增产点率100%;豫谷14在2013年国家谷子中心做的春谷区18个品种引种试验中,创造了夏谷春种亩产517.9公斤的记录,比张杂谷3号增产30.6%,位于第一位。豫谷15,2008~2009年参加国家区试(华北夏谷区组), 平均产量352.59公斤/亩, 较对照冀谷19 增产5.98%,增产点率88.24%;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21.39公斤/亩,较对照增产5.22%,居参试品种第3位,增产点率83.3%;豫谷15,2010~2011年参加国家区试(西北春谷区组),两年平均亩产300.0公斤,平均比对照长农35号增产2.51%,居两年参试品种第2位。经查证,豫谷15是国家谷子区试设置以来,参加国家区试华北夏谷区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