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I地理试题解读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鲁爱华 066006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答案】A C D
【解读】试题以太阳能光热电站建设为背景,考查太阳能的分布、电站建设影响和正午太阳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时主要侧重时间与空间分布差异的比较。
第1题,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其次是西北内陆地区。所给选项中,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体现的是太阳辐射在我国分布的空间差异。
第2题,本题探讨的是太阳能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思维考查具有发散性和跳跃性。分析应抓住材料“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的特点,是通过一定的角度将太阳光聚集在高塔顶端的锅炉,因此不会提升地表温度;飞机电子导航与无线电信号有关,与太阳光无关;由于是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途经飞鸟眼睛将会受到强光灼伤,无法识别方向;因为反光板是聚焦,不是散光,就区域而言,不会影响周边地区的作物产量。
第3题,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本题意在探讨不同节气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H)的变化,但属于定量分析,需要数学三角函数知识作为基础。塔高与正午影长和正午太阳光线构成直角三角形。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P=CtgH。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求春秋分日H为66.5o,P不等于0;夏至日H为90o,P=0;冬至日H为43o,P1。答案为D。本题难度不大,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很容易构建,但在定量计算时容易引学生思想的浮躁,从而导致思维的混乱不清。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答案】D B B
【解读】试题以西北地区兰新铁路建设为背景,考查铁路选线的因素及其变化,探讨交通线对城镇空间分布的影响。试题以空间事物为基础,按照时间线索构建设问,同一主题下思维不断转换,但考查中规中矩,紧扣学科主干。
第4题,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需要立足原有线路进行分析,如图所示该线路是沿等高线修建的,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节约成本,减小地形对铁路修建的影响。
第5题,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该线路离吐鲁番市、鄯善县等城镇太远,且火车站站点离这些城镇更远,这些城镇不会因为铁路的建设真正受益。
第6题,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活动及聚落分布主要受水源影响,有水源地方发育为绿洲,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分布,但不是河流。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销售行业述职报告5篇.docx VIP
- 英语必备词汇(思维导图版).doc VIP
- 汽油、柴油仓储及50万吨_年甲醇汽油调配添加剂调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润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oc VIP
- GB T 3810.14-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 耐污染性的测定.docx VIP
- AIAG 第三版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培训教程-学员版.pdf VIP
- 文件检验相关知识试卷涵盖检验准备鉴定等内容.doc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总结.pdf VIP
- 2024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专任教师岗位招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工业碳排放绩效研究.pptx VIP
- 瓦楞纸板箱生产环境质量控制手册与程序汇编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