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史文化景点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历史文化景点介绍

秦汉???秦始皇??秦淮河,秦望山,丹阳 徐福??徐福故里:徐福祠赣榆县 刘邦??徐州汉城,歌风台,大风歌碑,拔剑泉 项羽??项羽戏马台(徐州现存最早古迹),西楚故宫(亦叫霸王楼,在徐州彭城路北头),镇甲镇,虞姬故里,虞姬墓 韩信??钓鱼台,胯下桥,韩信故里(淮阴县码头镇安润大街),漂母墓(东岳庙附近,又称泰山墩),韩侯祠 六朝???孙权??石头城,孙权岗,镇江县甘露寺,邺城,太初宫,孙权墓,试剑石,北固山,多景楼 王导、谢安??乌衣巷,王谢故居 谢朓??谢公祠,谢公山 顾恺之(无锡人)?? 张僧繇??安乐寺(夫子庙附近,已毁) 昭明太子萧流??昭明太子读书台?:1南京“台想昭明”(曾为金陵四十八景)2玄武湖“天籁清音馆”3茅山太子读书轩?4镇江南山?定居招隐山?5昭明太子读书台(玉山公园) 王羲之??镇江焦山#鹤路(那个字不认识) 王献之??桃叶渡(秦淮河上的古渡口) 葛洪??隐居罗浮山 祖冲之??曾在镇江昆山为官宋???范仲淹??滨海范公堤,镇江范公桥, 欧阳修??六一祠,平山堂(由“远山来与此堂平”得名),苏州沧浪亭 王安石??半山园,报亭禅寺,定林山庄,玄武湖围湖造田使湖面积减小 苏轼??徐州:快哉亭,放鸽亭,黄楼,醉卧黄茅巷(苏东坡石床);常州:东坡公园,舣舟亭;宜兴:蜀山;扬州:平山堂(谷林堂),高邮文游台,斗野亭 秦观??秦观词,秦观墓 沈括??镇江梦溪园 歌风台,大风歌碑,拔剑泉清淮有幸,流传千古占鳌钩;岁月无情,消逝几多渔利客孙权岗镇江县甘露寺邺城太初宫孙权墓试剑石北固山多景楼王导、谢安乌衣巷谢朓谢公祠,谢公山王献之桃叶渡(秦淮河上的古渡口)葛洪罗浮山范仲淹滨海范公堤范公桥, 欧阳修六一祠,平山堂(由“远山来与此堂平”得名)苏州沧浪亭王安石半山园,报亭禅寺,定林山庄,苏轼快哉亭放鸽亭黄楼醉卧黄茅巷(苏东坡石床)东坡公园舣舟亭蜀山;扬州平山堂(谷林堂)高邮文游台斗野亭 韩信??钓鱼台,胯下桥,韩信故里(淮阴县码头镇安润大街),漂母墓(东岳庙附近,又称泰山墩),韩侯祠项羽??项羽戏马台(徐州现存最早古迹),西楚故宫(亦叫霸王楼,在徐州彭城路北头),镇甲镇,虞姬故里,虞姬墓 秦淮河(Qin Huai River)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有名气。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河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地游览胜地。秦望山古越之地,历史悠久,一桥一石皆有来历,山川江河更是一部物化的史书。别的不说,窥其名,便可探一番历史的烟云者,量莫大焉。如绍兴城南的秦望山,便因当年秦始皇南巡时,登临此地,远望南海(今杭州湾)而得名。   遥想2200多年前的那个初冬,龙车凤辇、万夫簇拥的一代霸主,于诸暨、大越一路逶迤而至会稽祭禹之后,登临五百多米的秦望山巅,远眺浩瀚的大海,俯视脚下新征服的领地,那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威严和雄仪,该是何等的气势。也许天下为王者,除了指点江山的得意外,都有激扬文字的嗜好,登临秦望山的秦始皇同样忘不了这一茬。于是他命随行的丞相李斯,手书小篆,铭文刻石,以颂政德。秦望山因秦始皇的登临望海而成越中名山,也因李斯的铭文刻石,而成绍兴于兰亭之外的又一书法重地。   其实,即使秦望山没有秦始皇的登临和李斯的铭文刻石,在会稽群山中也是独傲翘楚的。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是会稽山秦望、法华、兰渚、香炉、云门、委宛等众山的最高峰。作为越地的标志,秦望山一定意义上就是会稽山的代表和特谓。“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奚谷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振缗还早潮,弭棹候长风。”挺拔巍峨的山势,众峰之杰的雄竣,使秦望山成为俯瞰越中胜景的最佳所在。“悬瞪孤危,径路险绝;板箩扪葛,然而能升。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中寥寥数笔的记载,则将秦望山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