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安徽省性别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docVIP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安徽省性别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安徽省性别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doc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安徽省性别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基于安徽省1998-2002年间CHIP数据分析了安徽省的性别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对这五年间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其次,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男性女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教育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两性教育收益率差异验证了教育机会的两性歧视,但是也为缩小两性收入差距提供了可行的视角;女性收入更容易受到在业状况的影响;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等指标对两性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性别收入差距;多元回归分析;安徽省;教育回报率   一,引言   近年来虽然女性已经有了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受教育的机会和水平、社会经验、就业机会、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女性还是较为弱势。截至2010年,中国的女性就业率为74%,虽高于世界53%的平均水平,但仍然远远低于男性的就业率90%。各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女性与男性的收入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文献综述   对于收入问题的研究一般集中于研究个体特征因素对于其收入的影响程度,并判断其收入的合理程度。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个体特征及这些个体特征投资回报率的差异。这些个体特征包括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经验水平、婚姻状况、在业状况等。   研究者考虑不同的因素、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性别收入差距问题。人力资本理论是在解释男女收入差异上最主要理论之一。市场化改革以来,收入性别差距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导致收入性别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本作用的增强,其中其实包括职业内的性别歧视和职业间的性别歧视;王美艳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五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使用Brown分解方法分析男女在行业分布和工资差异主要由行业内工资差异引起,而由于行业分布不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职业内的性别歧视是形成性别工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教育是影响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高学历能够提升个体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增强他们抵抗其实的能力;许多研究发现,虽然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是受到歧视的,但女性的教育回报率缺高于男性;从教育获得的方面来说,导致男女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最直接因素是教育投入方面的性别差异和偏好,;女性教育回报率大于男性的一个可能原因在于女性的教育水平与其面临的工资歧视成反向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安徽省1998-2002年间CHIP数据,五年间的样本均为896份,其中男性样本占473份,占52.7%,女性样本423份,占47.2%。由于在中国,18岁作为成年人,在18岁之前和65岁之后的有收入的样本极少,因此选取的样本年龄都在18-65周岁之间。   本文使用这一调查数据对收入差距以及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对1998年、2000年、2002年三期数据的男性与女性收入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从而归纳总结收入差距的变化;其次,选取2002年样本的部分样本回归分析,分析性别收入及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收入的回归方程为:   ln income = X1?[1+X2?[2+…+XN?[N+?^   其中,因变量ln income为总收入的对数,X代表个人特征的向量,包括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再也状况、婚姻状况、所在单位性质、培训、城乡、子女状况等;?[为相应的系数估计值,?^为随机误差项。   (二)性别收入差距及其变化   1.安徽省性别收入状况的纵向比较   本文对1998年、2000年和2002年三期样本进行了统计。   表 1 1998-2002年收入均值变化   注:收入差距的测算以收入为基础,对收入去对数进行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居民的收入一直在增加,男性与女性的收入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1998年到2000年男性收入增加0.03,而女性收入增加0.02。2002年男性收入比上一期增加0.06,女性增加0.05,可以看出女性收入增加幅度明显小于男性。另外这三个年份男性收入的均值都显著大于女性,男女的差值最大达到0.11,说明男性收入在这5年间一直领先于女性,并且性别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安徽省女性收入状况的横向比较   虽然我国女性的收入不断提高,但是与男性相比,我国女性的收入还比较低,安徽省在这方面也存在同样的状况。按照百分位值割点将经济收入划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5组。   分组后可以看出安徽省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组的女性要比男性多,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组的女性要比男性少,只有中等收入组,男女比例基本一致。综合看来,女性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综合看来,女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