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浙江地区高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复习.ppt

2007浙江地区高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浙江地区高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    双半社会的完全形成时期(19C60-1901年) 二 知识结构 一试身手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 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③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一试身手 戊戌变法才103天就归于失败,这表明 ①光绪帝无能 ②康有为、梁启超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③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相对强大 ④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订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现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A.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 A.是一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政治运动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D.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发展资本主义   D.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   B.甲午战争以后 C.戊戌变法失败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条件有 ①商品市场发展刺激了投资者 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国外资本输入提供了资金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1年春季卷)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2001年广东、河南卷)?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1999年上海卷)?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 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 C大通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 D时务学堂、湘报、南学会 (2002年上海卷)?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2001年全国文综卷)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1993年上海卷)?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爱国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B光绪皇帝和部分清政府的官员 C开明地主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 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1996年上海卷)?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道光帝 ?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998年全国卷)?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