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课件(人教版选修四).ppt
结合课文内容,编制孔子的年表 前551 孔子出生 前549 3岁 丧父 前536 16岁 丧母 前522 30岁 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前517 35岁 避内乱,离开鲁国赴齐国 前501 51岁 任中都宰 前500 52岁 任司空、司寇,出席夹谷之会 前497 55岁 离开鲁国开始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 前484 68岁 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整理文献 前479 73岁 逝世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孔子希望通过仁和礼构建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立,有仁爱但仍有差别的温情社会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 * * *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 孔子标准像在山东曲阜揭幕 2005年在曲阜举行的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公祭大典 2005年在台湾高雄举行的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公祭大典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解读: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的生平 (二)孔子的思想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求职表 应聘职位 工作经历 特长 毕业院校 专业 68岁 年龄 婚姻状态 身高 户籍地 国籍 孔丘,字仲尼 姓名 鲁国 山东曲阜 九尺有六寸 已婚 儒学 自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行政管理(如宰相) 自学礼乐 30多岁开始办私学 50多岁任中都宰、司空、司寇 55岁周游列国 题一:您的工作动机和愿望是什么? 题二:你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面试 恢复周礼 礼、仁、中庸 阅读下列材料: (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等行 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 ——《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 (2)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也”。 ——《论语?季氏》 请回答:(1)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状况? (2)孔子的态度是什么?他准备怎么做? 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恢复周礼——维护统治秩序 产生背景: 不知礼,无以立也。 ——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思考:礼的含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 1)“礼”的思想: 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主张: “贵贱有序”----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正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 尊尊 ——维护君主制、等级制 亲亲 ——维护宗法制 内容及实质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思考:仁的含义 2)“仁”的思想——核心 含义—— 《论语十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即“亲亲”:爱自己亲人 爱他人) 行“忠恕”之道 “爱人” 方法------ “仁”的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子曰 :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互为表里” “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而“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