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泽俊:从辍学娃到古建筑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柴泽俊:从辍学娃到古建筑家.doc

柴泽俊:从辍学娃到古建筑家   由于家境贫寒,柴泽俊初中只读了3个月就辍学了。   1954年,20岁的他获得了一个机会,从临汾老家来到太原,在太原博物馆做了一名临时工,不久又被派到晋祠文管所帮忙修缮晋祠的献殿,从此走上对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之路。   他已经在古代木结构建筑领域耕耘了整整59年,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古建筑研究名家。   “对古建筑等地上文物进行调查研究和修缮保护,需要掌握建筑史、测绘方法、施工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我当初就像一个‘文盲’。”柴泽俊说,为了“不让缺陷变成缺憾”,他放弃了一切与工作无关的爱好,想方设法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向身边专家和技术工人求教,同时积极参与文物的实地调查研究和修缮保护工程。   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是古建筑工作者必读的两部经典,柴泽俊最初接触这两部古书时,觉得如“天书”般晦涩难懂。他只得对照实物,阅读他人发表过的解读性文章,然后再回过头去反复研读。   经过近三年的刻苦钻研,柴泽俊成了能够独立承担简单施工的专业文物工作者。1956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任务落到柴泽俊的肩上。他攻克各种技术难关,使古建文物的原有构件保存率达90%以上,解决了修缮古建筑“不改变文物原状”的重大课题。本文来源:?望观察网   他还先后主持完成了山西永乐宫迁建、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修缮、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大修等工程,并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山西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古建筑的72.6%的概念。   迁建永乐宫   距离山西南端黄河北岸芮城县城北3公里处,坐落着中国著名的元代道观“永乐宫”。宫内殿宇四壁上绘满精美的元代壁画,总面积达千余平方米,文物古建专家赞其为“除敦煌石窟之外,国内罕见”。   1958年,治理黄河工程即将开始,由于永乐宫址恰好位于黄河淹没区内,文化部请示国务院获准迁移保护。同年8月,柴泽俊被正式调到永乐宫工地,负责新址考察、测定及整个工程的施工。   从1959年3月至1960年6月底,工人们的工作就是揭取、包装、迁运壁画,并拆除宫殿建筑,运到25公里外的新址。回忆当时的情形,柴泽俊说,永乐宫各殿内墙壁几乎全为作画之处,每面墙壁都由数十平方米的壁画连接成一体,“如果整壁揭取,面积太大,必然导致壁画的破碎,最终决定对壁画采取分块揭取的方法。”   当时,壁画揭取在中国无先例可循。况且壁画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粘力大减,极易损坏。要经过揭取、包装、搬运、加固和安装等多道工序,保存壁画的完整度面临巨大考验。   柴泽俊介绍说,首先,在尽量不损伤画面精细部分的地方,把壁画分割成2到6平方米大小不等的画块,然后,预制与画块相等的木板,在木板下端安装90度角铁。木板靠近画面一侧,根据墙面的凸凹不平,用旧棉花和拷贝纸加以铺垫,依附于画面上,即行揭取。   “揭取下来的壁画,四周用木板装钉,背面木框压牢,形成一个木箱,空隙部分用棉花填充压实,并标上编号。”柴泽俊说,箱子做成上下可通风,以防止壁画受潮。   为了防止壁画在路上受颠簸损坏,柴泽俊拉上手推车做了四次试验。“由于必须稳稳地走,去一趟要7个小时,今天去了明天再回来。最终摸索出将轮胎气压降低、车速减慢,才能使震动减到最小的经验。后来壁画用汽车前后运了400多趟。”   柴泽俊告诉本刊记者,从1962年下半年起,他们采取各种方法用了近4年时间加固和复原壁画。“搬迁中需要大量榆木,当时1000多方木材到风陵渡后如何运到永乐宫成了难题。木材是国家三大物资之一,既怕偷,又怕火。”柴泽俊说,当时一个工人出了个主意:用筏子从黄河里直接运输。“我们一直在黄河上漂流了三天三夜,忧心忡忡,困得实在不行了,就坐在木筏子上迷糊一下。”   永乐宫搬迁工程前后耗时8年,而柴泽俊仅在过年的时候回过两次家,“工程结束回到家里,孩子完全不认识自己了。”但他们的努力使珍贵的元代建筑和壁画得以完整保存,创造了中国壁画保护的奇迹。本文来源:?望观察网   柴泽俊回忆说,施工前期,也曾请外国专家现场勘察,根据外方的条件,仅揭取壁画一项就将耗费200万元,而柴泽俊和同事们整个将壁画揭取、复原才花了30多万元。   “整旧如旧”   从198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柴泽俊主持了对临汾魏村戏台、稷山青龙寺、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晋祠圣母殿等古建筑的修缮。他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原则,使其“修旧如旧”、“修了和没修一个样”,成为古建筑保护的典范之作。   据了解,五台山南禅寺原有构件修缮后保持在90%以上,崇福寺弥陀殿保持在92%,而晋祠圣母殿原有构件保持了95%。“梁思成先生说‘整旧如旧’是比较理想的修缮原则,我很高兴能实践这一理念。”柴泽俊说。   1985年,柴泽俊来到朔州崇福寺,看到弥陀殿残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