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pptVIP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

高二地理新课标选修(5) 高二地理新课标选修(5) 1 、自然灾害的定义 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危害。 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 、自然灾害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自然 灾害 形 成 诱因 客体 自然异变 人、财产、资源 3、自然灾害系统 自然灾害系统: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自然灾害系统。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共同作用。 人 财产 资源 受灾体 灾情 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通常用自然因子是否经常发生异变(频率)、异变的程度或是灾变能量大小(强度)[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震级的大小等; 灾情——是指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学习方法]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异变频率、能量大小,受灾体的易损性等。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变?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学习方法]判断自然灾害的技巧: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⑴不是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⑵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当然。 ⑶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⑷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核事故。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 1 、人员伤亡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生理、心理方面) 自 然 灾 害 生理伤害 断水,断粮、失亲,失家 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心理伤害 精神伤害 给人体造成 死亡、伤残等 说明: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 [知识储备] 灾后心理疾病 自然灾害的突然袭来,使受灾者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当事人往往容易产生抑郁、惊恐、焦虑、惊慌无助、悲痛、沮丧、绝望等心态。在灾害发生后的地区,自杀率会升高。而更多的人会出现心慌、失眠、做噩梦、感觉木然、注意力不集中。把所有的这些病症统称为灾后心理疾病。据调查资料表明,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发生后一天内,灾区的人们有50.7%的人产生了严重悲伤情绪;有69.8%的人产生了恐惧心理;有54.4%的人产生了痛不欲生的情绪;有54.3%的人感到心慌意乱。 2 、财产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 (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2)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 特点 空间上 时间上 现象上 广泛性 滞后性 广 持久性 后 久 隐蔽性 蔽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3)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