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即兴起过具有现代性意蕴和传统特色的教育运动。如梁漱溟的乡村文化建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等,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在走向现代化乃至全球化的改革进程中,我们的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已呈必然趋势,并越发凸现其重要性和必然性。
其实,“教育”一词的初始意义为儿童教育。《中庸》认为:“修道之谓教。”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育,养子使作善也。”在中国古籍里,“教育”一词开始侧重于“育”的意义,意即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与国外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人所持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都是主张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其自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如今,“教育”已逐步偏向“教”的意义。如“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学分制”“名次制”……可以看出,这些教育理论所关照的对象并非儿童的身心发展,而是成人的社会现实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文明的不断提高,以下教育现状就越来越令人深思:
1、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统特色教育正不断迷失。
高尔基说:“儿童具有玩乐的天性。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长知识,练体魄。”我们的教育者也曾想通过一堂、两堂甚至多堂公开课来将孩子们重新带入自然的怀抱和游戏的天堂。然而,站在城市一隅,东西南北都是高楼大厦,即使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也难以空想出一个艺术化的课堂乌托邦的情境,关键在于孩子们没有游戏的主观体验,以及在此体验上的感情。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进,我们的孩子已然无法知晓“阿福”、“门神”、“守岁”等这些传统文化概念,他们只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我们的孩子愿意听“圣诞老人”的故事,却不愿意听“年”的传说;我们的孩子不会剪纸,不会童谣,不会在传统游戏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精神的解放,只知道玩电子游戏和上网冲浪,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个体的封闭和精神的压抑。现在的孩子变得教条化、疲倦化,正是被社会化、科学化的“人的教育”所束缚了。现在的家长们已经不舍得给孩子们花时间去玩了,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针是:“我们过去没有条件上,现在有条件了,你还不好好学?”老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也总是利用孩子的生活中任何一丝边框余料。于是他们奉行“目中无人”的教学模式,把孩子视为知识的容器,培养了无数以自我为中心的,追求个人奋斗的物质、精神享受的狭隘个体。
现代学生回答“孔融让梨”的原因是这样的:“因为下面的那个梨是坏的!”这难道不是传统特色文化的一种令人痛心疾首的迷失吗?九泉之下的孔融听到这样的答案又会作何感想呢?
2、教材教师权威的不断慑服,已使学生逐步驯服。
我们的教育正在做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封闭和扼杀。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对这种教育观和儿童观表现出深恶痛绝:“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国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枯燥死了,只好偷偷翻开第一页,看那‘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斗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 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鲁迅《朝花夕拾》)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有必要为孩子们捏上一把汗,他们的教材虽然几经选择,却依然不免雕琢与拼凑。
孩子自然是渴玩的,教材只是孩子们玩味生活的读物,教育也只是让孩子玩得精彩的媒介。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适应教育,更没有必要让孩子去适应教材。“教育在于培养本能,而不是抑制本能”(罗素《论教育》)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无论哪一个版本都很难完整地寻找到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零零星星的几篇有着季节的影子的篇章也都是过了时节才学到的。也就是说,孩子们对于教材仅仅是走马观花。对于某一文化现象,某一民俗特征,某一乡土气息,某一自然景观……都不能让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教材根本没有对这些系统的自然审美进行选择与编辑,亦即教材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3、现代课程逐步走向一个新的误区。
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倾向于科学理性,缺乏人文关怀。片面地或盲目地跟随西方的教育理念,而忽略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厚重的文化源泉;一味地夸大科学理论体系的作用与功能,学习的目的为了快捷地迎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忽略了作为人的存在与需要,学生大多被置身于一个单调、枯燥、冰冷、自我的知识世界,得不到传统与人文的“终极关怀”。“自然、自由、自在”的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