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3讲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专题微练.docVIP

【赢在微点】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3讲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专题微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赢在微点】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3讲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专题微练

专题微练3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提高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官员数量减少,行政待遇提高 解析 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明代的时候,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使六部官员的品位得到相应的提高。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2016·广东东莞高三上期末统考试)《大明律》规定: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这一规定旨在(  ) A.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 B.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 C.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D.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宦官,故A项错误;“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C项错误;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湖南衡阳高三模拟)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指出: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据此可知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办事效率低 C.防止宦官擅权 D.加强了皇权 解析 材料中并未提及整顿地方的内容,A项错误;题干要求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而B、D两项是缺点,所以B、D错误;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故答案是C。 答案 C 4.(2016·四川绵阳高三模拟)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时期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答案 B 5.(2016·河南南阳高三模拟)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稻 30亩 90石 90两 桑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禽 58头 (略) 55两 从材料中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解析 该农户主要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A项正确;把养的蚕卖出一部分,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项正确;该农户养蚕缫丝,织绢120匹,反映了这一地区丝织业发达,D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 答案 B 6.(2016·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一模)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清之际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区域化,如上海的织布、纺纱,广东的丝织、陶瓷业,故本题选A。B项指的是国内贸易,C项中的国内市场扩大从题中无法体现,D项出现于鸦片战争后。 答案 A 7.(2016·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期模拟考试)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 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 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