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五题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 2、 交流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 积累成语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 4、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的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自己对科学的理解: (1)回顾课文以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说说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1)通过六年的学习,你感受最深的什么?交流学习收获:语文能力,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中的酸甜苦辣,受到文学、文化、情感的熏陶等; (2)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作出评价; 目录 科学精神 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课 内 阅 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 《千年梦圆在今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我最好的老师》 课外 阅读 总结六年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在我看来,科学精神就是像“镭的母亲”居里夫人那样坚定、刚毅、顽强,执著的追求,为科学事业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就像千年圆一个飞天梦的炎黄子孙那样付出巨大的心血,团结合作; 就像科学家谢皮罗、波义尔等人那样从细小的事中看出问题; 就像怀特森先生要求的那样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有一次,牛顿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做实验,连吃饭的时间也忘了。他的助手便拿了几个鸡蛋,送到实验室去,对牛顿说:“这里有几个鸡蛋,你自己煮来吃吧。”牛顿说:“好,谢谢你,请你把鸡蛋放在那里吧。”说完,他又埋头做实验。 过了很长的时间,牛顿的肚子饿了,才想起还没吃午餐。于是,他随手拿了一个小锅,把鸡蛋放在锅里,往炉子上一放,又开始做起实验来。 过了半个小时,牛顿做完了实验。这时,他才想起锅里的鸡蛋。他打开锅盖一看,里面没有蛋,只有一个怀表。 牛顿大吃一惊,抬头一看,鸡蛋还在桌子上,可是桌上的怀表却不见了。原来牛顿太过专心做实验,结果把怀表当成鸡蛋来煮。 不拘小节的大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的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便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爱迪生有一次在火车上偷偷做化学试验时,一不留神,一瓶药水掉下来引起了大火。列车长为此大怒,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结果震破了他的耳膜,使他丧失了听力。他却乐观地认为:耳聋也有好处,听不见别人的闲话,少生闷气;听不见别人的美言,不会骄傲。在爱迪生65岁时,一场大火烧去了他所有的家产。就在人们都为此表示同情和惋惜时,爱迪生却说:“让大火烧掉了所有的错误,明天我将重新开始做实验。”爱迪生1931年去世的时候,美国将所有的灯及一切电器设备关掉了一分钟。在这一分钟内,美国一片黑暗,随后,又亮如白昼。这象征着爱迪生一项最伟大的发明——电灯。人们用这种方式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拥了两千多项发明,更因为他毕生从事发明的精神. 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从而使它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打一个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宝石!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陈景润在夜以继日的研究数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当他的成果发表后,立刻轰动世界。其中“1+2”被命名为“陈氏定理”,同时被誉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对陈景润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也纷纷发表文章,赞扬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个成果”。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