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政治学》论文《民族政治学》论文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族认同问题分析
行政学院2011级行政管理本科1班 万红兵
指导教师 曹军锋
摘要:随的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以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下贸易的扩大,我国各个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也更上一个层次,与之而来的是复杂的民族问题。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在当今世界,民族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更是对我国的多民族关系的挑战。民族认同不仅关系的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关乎的国家的安宁和民族团结。民族认同不仅仅是族群认同,国民认同还是华人认同,它们三者共同构成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族认同。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 族群认同 国民认同 华人认同 和谐社会建设
民族认同是民族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民族成员对自我身份归属的认知以及在心里上的附属感,也称民族认同感或民族认同意识”①。民族认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族认同是指对自己单个民族的肤浅认知。和谐社会建设的民族认同有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本民族的的认识,二是是对中国这个国家的认知,三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为了能更好的说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族认同,我将以我国少数民族回族为例,进行阐述。
正文:一,族群认同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中国这块辽阔而宽广的土地上,生活的除汉族在外的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由于各民族肤色,血统的区别,才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族群。族群认同就是族群的身份确认,是指成员对自己所属族群的认知和情感依附。正因为有这种区别,才有了你是回族人,我是苗族人,他是维吾尔族人这样的称呼。中国历史上的契丹、匈奴、女真等由于丧失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就丧失了表现在其文化上的心理素质,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这些族群也就从此消失了。大多数满族在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上都与汉族相同了,但因为族群认同的存在,他们依旧认为自己是满族人而不是汉人。族群认同主要建立在共同的名称,文化,价值和风俗习惯之上,以及祖先的居住地,历史叙述,民间传说等。族群认同的核心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的了解与认知。回族作为中华大地上一个新生的民族,它的形成是在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由于中国古代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如何能更好地发展和延续自己的民族,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回族人民选择了以伊斯兰教强有力核心而凝结成的穆斯林民族,以认主独一为民族向心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饮食习惯和民族风情,正是这些独特的元素将回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使我们知道如何判别他的族别,正如霍达在《穆斯林
的葬礼》中所说:“天下回回是一家”②。此时的回族将自己的民族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他们只有对自己本民族的的认知,他们因血缘和共同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来确定一个人是否属于本民族的一员。他们将自己和其他民族想独立,这时的民族认同仅仅是对自己民族的一种认知。正是因为这种狭义的民族认同,回族和其他民族之间会发生冲突以及武装斗争,比如陕甘回民起义,又称同治陕甘回变,是发生在中国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场战争和动乱。起因是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封建统治,竭力挑拨回汉民族间的关系,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由于采取“护汉抑回”、“以汉制回”的政策,汉族人民地位低下,备受歧视和侮辱。这是一个由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在1862年和1877年之间发起的一场与汉族之间的仇杀,维持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多隆阿部队和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族群认同是民族成员对自己所属于民族的一种心理归属感,它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而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它们强烈的民族感情,从而产生一个民族的族群认同。
二,国民认同
各少数民族在和汉族长期的历史文化交流中,逐渐将自己融入到中华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导,少数民族共同存在的新民族格区。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建成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地域的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才有了你是美国人,我是中国人,他是日本人。国民认同进而产生,它是指:“生活在某一地域内的各民族共同组建一个国家,将自己视为组成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这时的民族认同不仅仅是对自己本民族的认识,还是对国家的认知,各民族都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族认同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各民族在对外交往中,首先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