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将领还有谁比曾国荃更敢做敢为.docVIP

[湘军将领还有谁比曾国荃更敢做敢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军将领还有谁比曾国荃更敢做敢为

湘军将领还有谁比曾国荃更敢做敢为 两江总督、一等威毅伯曾国荃(资料图) 【导言】“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1月15日下午,“岳麓书院讲坛”举行2016新年第一讲,特邀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先生,首度聚焦晚清重臣、湘军宿老曾国荃,独家解读“曾九帅”的传奇经历。唐浩明先生以《九帅曾国荃:时势造就的豪杰》为题,讲述了曾国荃以书生从戎,于大厦倾覆之际力挽狂澜,位列封疆,晚年抚民以诚信,致力于强国安民的传奇经历。以下凤凰国学整理的部分文字实录,以飨读者。 著名作家唐浩明独家解读“九帅曾国荃”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2016年岳麓讲坛新年第一讲,我感到很荣幸。 清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九日,朝廷因湘军攻克南京一事,封曾国藩为一等侯,封曾国荃为一等伯。非皇亲国戚、由书生出身的亲兄弟同日封侯封伯,这个事在中国三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几乎绝无仅有。关于“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已经说得很多了,关于“一等威毅伯”曾国荃,专题谈论得则不多。我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么个机会,来跟大家简单地说一说曾国荃。 一、聪慧倔强的优贡生 清道光四年,也就是1824年,8月20日,曾国荃出生在湘乡荷塘都,也就是今天的双峰荷叶镇,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靠着祖父星冈公(注:曾玉屏,曾国荃祖父,号星冈)多年的积累,父亲竹亭公(注:曾麟书,曾国荃之父,字竹亭)多年的舌耕,他办私塾、当老师。虽然这个家庭人口众多,谈不上很富裕,但日子还是可以衣食无忧地过下去,家中的男孩都能有书读。这在当时的社会里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好家庭。 曾国荃出生时,已经有了三个哥哥、三个姐姐。长兄就是曾国藩,比他足足大了13岁;第二个哥哥曾国潢,比他大4岁——在这个家族里面,曾国潢排行第四,所以曾国潢通常被称之为曾四;第三个哥哥叫曾国华,比他(曾国荃)大2岁,这位老兄在家族排行第六,通常称为六爷。曾国荃5岁的时候,他的弟弟曾国葆出生了。 曾国荃在家里排行第九,通常称为老九,他后来带兵了,在军中称为“九帅”。我有年到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邀请我做一个讲座,来了很多湖南的老兵,他们也称曾国荃叫做“九宫保”(注:曾国荃晚年加“太子太保”衔,按惯例称“宫保”)。 曾国荃在五岁的时候发蒙了,就是他父亲办的这个私塾叫“力荐斋”。当时社会上有这个习惯,盛行对对子(对联),以对对子考验这个孩子的学问情况和应对能力,看孩子敏不敏捷、聪不聪明。有人就以“小人有母”四个字来出联语,很多孩子答不出来,曾国荃就回答“帝乙归妹”,“小人有母”出自于《左传》,“帝乙归妹”出自于《易经》。可见当时的曾国荃对《左传》和《易经》已经有了解,对得很工整,在当时认为是有读书的天赋。 曾国荃不到17岁的时候随父亲去了北京,此时曾国藩已经在翰林院任从七品,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副处级,翰林院的检讨,相当于我们今天中央最高的文史机构的主任科员。曾国荃希望在大哥的指引下,一心一意去读书、求学,他自己期盼,家里也期盼他能像哥哥一样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当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离开北京回湖南的时候,老九被留下了。 当时曾国藩在翰林院,这是比较空闲的职务,一般不要去上班,有事了才到翰林院去,平时大部分的时间就在家里读书、做学问,写诗,以备皇帝的不时之需。所以曾国藩有很多时间待在家里。当时曾国藩在他的一批好朋友的帮助下,进行很严格、很系统地修身自律。他自己对各个方面都有要求,他对教育弟弟这件事同样也很严格。我们可以借助现在曾国藩留下的早期日记,很清楚地看到当年大哥是怎么严格督促这个弟弟读书的。在那个时代,本有“长兄当父”的观念,何况这个长兄比弟弟大了13岁。于是曾国藩饱含着以教弟弟来回报父母之恩的心,把这点写在了他的书信和日记里。这是一种很好的情感,可惜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没有这样一个理解,哥哥为什么对弟弟好?除非是手足血脉,还有他的孝心在里面——我父亲当年这么教育我,我有这个责任教弟弟,来回报父亲当年对我的栽培,报答父亲当年教育我的恩德。曾国藩当时就有这种心情,满腔热情的指点老九读书。我们翻开曾国藩日记,几乎每天都有大哥为九弟改文章、改日记的记载。 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资料图) 有一篇日记至今让我们读起来还很动容。一天晚上,曾国藩从外面回来,到弟弟的房间。九弟就后悔了,以前在家里没有好好读书,做大哥的就担心,弟弟过去荒废了,我这个做大哥的这个时候再不好好教育他,会耽误一辈子。尽管我身体不好,我有很多事情,宁愿放弃自己用功的时间也要好好指导九弟。做大哥的这点尽心尽力,当然做弟弟的并不完全了解。 从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起,老九就开始不认真读书,不想读书,天天吵着要回湖南老家。大哥就问他是什么原因,他也不讲。更令大哥感到难堪的是从9月份开始

文档评论(0)

laidem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