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马路之最上海马路之最.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马路之最上海马路之最

上海马路之最2012年08月19日一、最具格调的马路衡山路:繁华处的幽静通道衡山路很出名,虽然与它毗邻的是上海繁华的商业区淮海路和徐家汇,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衡山路更出名。如果说淮海路和徐家汇是肆意蔓延的喧嚣与繁华,那么衡山路则是留守在它们身后的幽静通道。但在幽静中却又不失文化的韵味,细细品下来更让人留恋往返。一直偏爱衡山路,不宽的马路,干净的街道,两边风格迥异的建筑,各类休闲酒吧与特色小店更让衡山路蒙上浓浓的格调气质。解读衡山路离不开以下这些关键词:上海衡山路的历史公寓关键词一:法国梧桐衡山路给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路两边浓密的法国梧桐。这里的法国梧桐延绵了好几个街区,悠远的历史使树的枝叶异常繁茂,经过修建的树枝密密地遮盖了路的上空,烈日炎炎的夏季,这里却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走在路两边,不时有凉爽的轻风拂面吹过,带来一阵沁人心脾的凉爽。衡山路始建于1992年,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1943年10月更名为衡山路,整条街长2.3公里。衡山路最初的景象已无从考证,但今天这一派幽静之貌也足已使人沉醉其中。读过张爱铃的小说,底色是一味的荒凉,这种荒凉的基调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烦琐之中;也了解过张爱玲的生平,看过她写的散文。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当年的名字是爱丁堡公寓(Edingburgh House),1939年的张爱玲与母亲和姑姑就住在51室;1942年搬进了65室(现在为60室),直至1948年,在她的《公寓生活记趣》中就记录了这段生活,在我的想象中,当年的张爱铃也应该会常常行走在如衡山路这样有浓密法国梧桐的幽静通道上。在这样的路上,我会想起张爱铃,默默地怀念着她!关键词二:历史公寓衡山路上隐匿着很多历史久远的老公寓,他们如隐士般在岁月变迁中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姿态。兴许在某刻,他们还是名流们争相居住的地方。逝去的历史虽已湮灭了往事,但这静静伫立着的老公寓仍一刻不停地追随着它;看似斑驳的墙壁有年轮的印记,却无法磨灭曾经藏在墙上的秘密。图中的西湖公寓,原名华盛顿公寓,地处衡山路303-308号,门前一块“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匾额显示了悠远的历史和不菲的身价。西湖公寓地处锐角形街角,总平面略呈三角形。墙面简洁,涂的是墨绿色涂料并有微微的拉毛。抬头仰望可以看见公寓的纵向窗间有白色几何装饰图案,在它的入口门框处还有层层向上收缩的形态,这些都显示了装饰艺术派的风格。上海衡山路的特色小店关键词三:酒吧衡山路最出名的当属各国情调的酒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衡山路就是“酒吧一条街”的代名词。入夜,这里便是人影攒动的浮华之貌,在灯光的照耀下,路边的法国梧桐也蜕去白天的幽静,在幽暗中显出几分鬼魅。泡吧的人当中还有很多老外,灯光、欧式建筑、鬼魅的法国梧桐,这些元素混杂在一起,调出的是一股浓烈的欧美情调。美式“波钵街”激情四溢;“萨莎”则是纯粹的英式酒吧;“藏珑坊”处处透出新古典的中国风;“时光倒流”让你仿如置身二三十年代旧上海的某个小茶坊;中西合璧的“小红楼”高雅安静;“Agogo”、“真爱”里坐满了二十来岁的新锐一族……关键词四:私家洋房衡山路浓密的树荫下掩隐着太多历史的车轮,路边用高墙围就的私家洋房无疑是最令人浮想联翩的。偶尔开合的铁门仿似姑娘神秘的面纱,只留有路人匆匆一瞥却又马上遮掩得严严实实。门内繁茂的绿树和探出门外的枝叶随风轻摆,在风的吹抚中似在喃喃私语,诉说着不知名的故事。关键词五:特色小店衡山路的各处还有有些颇具特色的小店,面积狭小但品位不俗,与这条历史悠远的路交相辉映,吸引着各地的人们。二、最具书香气的马路去福州路品味浓浓书香上海福州路的古籍书店福州路,全国闻名的文化街,是与南京路东路平行的一条东西向马路。也是上海租界时期最早开辟的马路之一,旧称“四马路”。早在一个世纪之前,这里便集中开设了不少书局和报馆,以及一些出售纸、笔等文化用品的商店,因而享有“远东第一文化街”的美称。 上海市民口中的“文化街”上,到底深藏着多少悠久的文化历史?这里本是灯红酒绿之地,上海滩高级妓院“书寓”、“长三堂子”的集中地。这里也是文化的发祥地,杏花楼旁的粤菜馆曾是鲁迅先生经常光顾的北新书局,美术用品商店西侧竟是巴金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社,河南路口的大楼居然是大名鼎鼎的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旧址。在福州路390号怀远里弄口有一家名闻海内外的“上海外文图书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文书店。也许上海人都不知道,跻身在这里的外文书店,其实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当时因其门面被漆成红色,故又有“红屋”之称。外墙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深红色,门外的雕塑为这座建筑增添了不少气质。福州路上有很多特色的书店,如音乐书店,、大学城书店、社科书店、博古斋等。其中位于福州路424号的上海古籍书店,也是上海人所熟知的。这里是“海上淘书”的好去处“上海书城”是一幢气度非凡的建筑物,它的阔绰和大气令读

文档评论(0)

ymeioxia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