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
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 绪 论 一、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有着“特殊”的关系。在古代,中国 (以老师的身份)改变了日本;在近代,日本(以敌 人和老师的角色)改变了中国。时至今日,“日本” 一词经常在中国人心里激起最强烈的民族情绪,憎日 似乎是一个爱国者必备的标签。 中国人眼里的日本,更多是一个可恶又可羡的模 糊形象。国人对日本、对中日关系史的认知存在几个 误区: 1、由于历史惯性造成的文化优越感,潜意识里 总是蔑称“小日本”,不愿认真理解中日文化的巨大 差异。 2、人们熟知的中日关系史经过阶级斗争史观和 外交政策变化的折射,发生了一定的扭曲。 3、缺少一以贯之的理性态度。友好时则淡化历史、 放松原则,宣传日本人民的可爱,对未来无限憧憬; 冷淡时则满腔仇恨,态度僵硬,笼统指责日本的右倾 化,强调军国主义复活之类的杞人之忧。 凡此种种,说明我们缺少平常心和耐心,需要站 在历史的高度,超出一时、一事的限制,冷静客观地 对待中日关系。 二、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中日关系 没有纯粹的外交,外交或多或少是内部状况的副 产品。探讨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离不开双方国内情 势的演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不断恶化。这固 然是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的产物,但表现方式、激烈 程度与中日两国的社会氛围息息相关。 1992年,中国发生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南巡讲 话)和一次静悄悄的变化(修缮黄帝陵)。此后,民 族主义逐渐成为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1996年出版的 《中国可以说不》堪称宣言书。2000年以来,“网络民 族主义”大行其道,将这一潮流推到新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民族主义的流行与中国社会重新分层 的过程相互重叠。在迅速分化、和谐匮乏的社会环境 中,任何公共性的话题都会引起对抗性的论争,具有 分裂性的效果。唯有民族主义话语是凝聚性的,变成 珍贵的政治资源,可以用它的糖衣来包裹各种立场。 这一波民族主义浪潮以大众传媒和商业出版物为 依托,以美、日、台为主要对象,目标是形形色色、 或有或无的“中国威胁论”,维护中国的崛起。前期的 内容多是反美和反台独,近几年来转向反日和反台独。 进入网络民族主义阶段,其组织性、敏感性和攻击性 都大大增强。因此,最近一年多以来,其声势有所收 敛。 上述特点决定了这一波民族主义浪潮的特点:感 情色彩浓厚,理性有所不足;口号的成份多,务实的 作为少。尚未摆脱长期处在国际边缘地位带来的影 响,欠缺大国心态。简言之,在大众文化时代,新时 期的民族主义潮流虽然具有脱离“控制”的倾向,但尚 未真正摆脱功利主义和情绪化的弱点。 就中日关系而论,一方面,人们热衷于谈论日 本,而不愿认真了解日本,对日本的看法和策略难免 隔靴搔痒。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历史和文化入 手,真正看清楚这个“讨厌”的邻居;另一方面,“厌日” 的情绪更多像是爱国的pose,曾经的英雄和死难同胞 并未得到应有的照顾和纪念。这样的“民族主义”对于 培养理性的、负责任的爱国心裨益甚微。 中 日 文 化 比 较 一、文化概说 文化是最容易谈的事情,也是最难说清楚的事情。 说容易,因为人人皆有许多的印象和意见。说难,因 为它是不言自明、若隐若现的集体无意识,外面的人 往往隔靴搔痒,里面的人又会当局者迷。 这里所说的文化,专指某一民族特殊的行为模式 和价值取向。就人性而言,过去和现在生活在地球上 的人都差不多。但是,每一种文化都将人性的某个或 者几个相互关联的侧面凸显出来,形成所谓“文化模 式”。它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树立在人类经过选择 的某些特质上,而使人类其它特质失去作用”。 谈论文化,需要避开两个误区: A、对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不加区分, 随意地界定民族特性,比如将某一民族在某一 特殊的时代表现出的某种特点当成永恒的民族 性格。民族性(地域性)象是溶剂,时代性必 需借助它,才能够在某个社会里扎根。 B、以绝对的(二元的)或者相对的(虚无 的)眼光评判文化的优劣。事实上,一种文化 基因好象种子,在不同的土壤、气候……中, 会结出味道不同的果实。 二、日本人的“集团性” 比较中国人和日本人,最容易想到的是团结、凝 聚力之类的标准,比如日本人团结,中国人内斗;日 本人集体感超强,中国人一盘散沙。总而言之,一个 中国人是一条龙,十个中国人就变成虫;一个日本人 是虫,十人日本人就变成龙。 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日本人理论”有三种, 即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土居健郎的“娇宠理论” 以及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三种理论都是从集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阶魔方F2L公式研究及记忆方法.pdf
- 装表接电工考试(技师)习题库(第1部分).pdf VIP
- 幼儿园-健康-危险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课件(互动版).pptx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Q∕GDW 11316-2018 高压电缆线路试验规程.pdf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护理查房.pptx VIP
- 0723S03016-监察法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申静、李芹.docx VIP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分级目录2015版.docx VIP
- DB5328T 44-2025 珠芽黄魔芋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2025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