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史发展中国教育史发展
原始时期 教育是原始人适应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并且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进行而发展变化着。 特点: 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育与社会实践完全结合为一体,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获得经验、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教育并没有被分化为专门的活动。 政治方面的条件:阶级的分化、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统治人才来管理国家。 文化方面的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学校教育产生的催化剂。 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成均”这样的学校
夏商的学校: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说文》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
商代学校的记载:
商代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学”。
商代学校的学习内容——“戒”。
甲骨卜辞:“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商代学校受到高度重视——上学需占卜。 西周
(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在夏、商学校教育制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有关记载: 《古今图书集成·学校部》中记载,“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孟子·滕文公上》云“序者,射也”。
《礼记·明堂位》又载:“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
《孟子·滕王公上》云:“夏曰校、殷曰序、周曰校,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朱熹注:“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 国学 简介: 是专为上层奴隶主贵族子弟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由大司乐主持。 地点: 大学设在近郊 大学的入学年龄 王大子15岁行冠礼,标志着已成人,所以15岁可以入大学,其他人二十而冠,则20岁入大学。 大学的入学资格: 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主要是“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者”。 大学的教育目标 服从培养统治者的需求,主要是“学大艺,履大节”,培养有德有仪、能征善战的统治者。 大学(按儿童年龄和程度划分) 分类: 天子所设大学
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居中为“辟雍”,南是“成均”,北为“上庠”,东称“东序”,西曰“瞽宗”,五学的设立已有分学设教之意。 诸侯所设大学 规模较小,仅有一学,以其半于辟雍,故曰“泮宫”。 小学(按儿童年龄和程度划分) 小学设在宫廷附近
小学入学的年龄记载不一,《大戴礼·保傅》云“古者八岁出就外舍”。《礼记·曲礼上》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尚书大传》则说:“十有三年始入小学。” 这可能与贵族子弟的家庭地位有关。
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不同,因为年龄偏小,故以礼乐书数学习为主。 乡学 构成: 乡学是按照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子弟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地方学校,由大司徒掌管。 有关记载: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洲,使之相周;五洲为乡,使之相宾。” 在地方行政组织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地方学校,即一曰乡校;二曰州序;三曰党庠;四曰家塾。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以“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有关记载: 《礼记·王制》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文王世子》又载:“春秋学干戈,秋冬学羽籥”,“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 礼乐教育 礼乐教育是西周时期的政治伦理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礼乐教育是整个六艺教育的核心。 射御教育 “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战车的技术训练,是西周时期的军事教育,或者说体育训练。 书数教育
“书”本义指书写,后延伸为书写的文字和书籍,“数”本义指数目,后延伸为算法和历数,这两项内容是西周时期的文化知识教学。 评价:
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文化知识教学;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学习,也重视武备训练;教学要求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注重学生内心情感修养,体现了文武兼备、知能兼求的特点,同时还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小学与大学教育内容的侧重。 教育管理的特点 “学在官府 ”指的是官学机构设于官府之中,即政教一体;奴隶制国家的学术为奴隶主官府所垄断,即“官守学业”;官学的教师就是官府的官吏,即官师合一,“居官之人,亦即教民之人”。 产生的客观原因: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西周时期生产水平仍然有限,书写的材料主要书竹简、木牍,书写的工具主要是刀笔,以拙陋的工具在粗笨的材料上写出的书册,不仅笨重而且昂贵,只有官府才具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朝廷为了政治需要,把历代帝王的典诰、礼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家具发展史详细道来.doc
-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doc
- 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内容.doc
- 中国对外经贸概论.docx
-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浅析.doc
- 中国封建帝王数.doc
-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docx
- 中国封建....1.doc
- 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doc
-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