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明清).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史(明清)中国文学史(明清)

明代文学 名词解释归纳 1.诗歌 ☆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 人,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的复古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针对台阁体以来文坛的萎靡不振,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号召,确立了以题材规范为支柱的理论体系。 ☆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复古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公安派: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雷思霈等。其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吸收李贽的“童心说”,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为诗学理论核心,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其风格清新、率真,但也存在“冲口而出,不复检点”的弊病。 ☆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而得名。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竟陵派所谓“性灵”是指“引古人之精神”:“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2.散文 ☆唐宋派:明代中叶的文学流派,因师法唐宋八大家古文而得名。代表人物为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该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批评复古派的一味抄袭模拟,指出其要害在于缺乏自己的思想灵魂。同时他们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受道学影响,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认为道盛则文盛。这种观点束缚了创作,同时也削弱了他们文学主张的影响力。唐宋派基于自身弱点,虽然指出了前后七子复古派的弊端,却始终未能根本改变文坛局面。唯其散文创作对后世较有影响,如清代桐城派便承继了它的传统。 ☆小品文:明代晚期的一种抒情散文,是公安、竟陵文学革新的直接产物。晚明小品文一般写山水园林、世情风习,也有不平和讽刺,创作风格上的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主要作家有张岱、王思任等。 3.八股文 八股文:亦称“时文”、“制艺”,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前三为题头)、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后五为股对)八部分组成。股对部分为文章主体,正格由提比、中比、后比、束比等部分构成,每比分二股,共八股。八股文兼具策、论等和诗、赋等作品的某些属性,其体质概括而言主要有代圣贤立言和体用排偶两个要求。 4.小说 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三部明代文言小说集的合称。 ☆章回小说: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甚至惟一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明代四大奇书:历史演义的代表作《三国志演义》、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和人情小说的代表作《金瓶梅》,并称为“四大奇书”。代表明代章回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三国志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演义的代表作。作者俗认为为罗贯中。书以晋陈寿《三国志》与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为史传来源,以民间“说话”与演戏为民间文学来源,进行整合,创作而成,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历史,与史实有所出入。 “七实三虚”: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志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繁本和简本:《水浒传》的两大系统版本。繁本系统分为100回本、1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