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传统音乐:一般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它是一种活着的过去,经过历史不断累积,不断丰富并沿袭至今。 山东大鼓:是北方各种大鼓中较早进度城市,较早成熟成型的曲种之一。何老凤、郭大妮、黄大妮、王小玉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武生,杨小楼。 学堂乐歌:是什么: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意义: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堂乐歌基本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墙欺凌的爱国精神。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代表性作品有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等,此类歌曲大多产生于辛亥革命后。3配合向中小学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所谓的军歌。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代表作 秋瑾作词的《免女权》等。5鼓吹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6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7鼓吹忠君,尊孔等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题材,如陈颂平的《尊孔》。 学堂乐歌基本形式:根据日本新式学校唱歌的经验和中国当时的国情,我国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也是以在学校内集体歌咏、并通过学唱这些歌曲学会西方的记谱法(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的知识。但是,对于这些歌曲的编写,当时一般都采取以外国(日本、欧美)现成歌调配以我国自编的歌词给以填配而成的,而以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调来进行填配的歌曲相当少、以我国音乐家自创曲调来编写的更少。此外,当时这些歌曲大多采取单音歌唱(即齐唱曲调)的方式,而极少以多声合唱的方式。此外,除了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沈心工:沈心工1870年2月14日生于上海,名庆鸿,字叔逵。心工是他作歌、作曲时用的笔名。沈心工也于1902年4月赴日本,与鲁迅同期进入设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在日本,给了沈心工最大触动的,是明治维新以后在学校教育、政治宣传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乐歌活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乐歌之一《男儿第一志气高》,就是沈心工当时的第一首习作。此歌后来在国内广为传唱(初名为《体操--兵操》)。作品:沈心工的乐歌题材较为广泛:有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黄河》、《从军歌》、《爱国》等;有直接鼓吹国民革命、歌颂共和新政的《革命军》、《美哉中华》等,有提倡男女平权,重视科学的《女学歌》、《电报》《纺织》等。他所编乐歌,多数是儿童歌曲。由于他长期担任教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唱歌要求有较深入的观察与了解,因而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所接融到的一些事物,使儿童感到亲切。他也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所作歌词浅而不俗,简明易解。他选用曲调比较注意音乐语言的生动性和儿童特点。如他所编的《体操─兵操》、《赛船》、《竹马》、《铁匠》等乐歌,在学生中广为梳传。由他作曲的乐歌还有:《黄河》、《革命必先格人心》、《军人的枪弹》、《采莲曲》、《今虞琴社社歌》和《辍悼歌》等6首,以《黄河》一曲影响最大,此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他的作品大部分代表的歌曲,主要集中在他回国后任职示范教学期间,如,《春游》《送别》》《莺》《归雁》《西湖》等。此外,有不少是触景生情的个人抒怀之作,如《早秋》《冬》《月夜》等。 曾志忞:号泽民,上海人。其实他也是20世纪初最早(1901年)赴日留学的热血青年。起初他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很快就被日本明治维新后活跃的新音乐生活所吸引。到了1903年,在学习法律的同时,他又进入东京音乐学校学习西洋音乐。沈心工在东京组织的“音乐讲习会”,曾志忞也是最积极的参加者。音乐活动:他的《音乐教育论》是早期较有深度的探讨如何发展中国音乐教育的论文,并在《醒狮》杂志第一至三期(1905、10—1906、4)发表了我国第一篇介绍西洋和声知识的《和声略意》。并与高寿田、冯亚雄等人合作,于1907年创办上海贫儿院音乐部与管弦乐队。1914年出版了由高寿田译述,曾志忞校订的《和声学》,被教育部审定为师范学校中学教科书,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和声教科书。 华彦钧:国民间音乐家。人称阿炳,江苏无锡人。父名华清和,是无锡洞虚宫道观偏殿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精于道教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阿炳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训练,学会了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乐器,15~16岁已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1918年左右,华清和去世,阿炳继为雷尊殿当家道士。这时他对民歌、戏曲等有着强烈的爱好和追求,拜了不少民间艺人为老师,学习、掌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