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史题目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法史题目答案中法史题目答案

1汉代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 71 汉朝法律指导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汉初至汉武帝亲政之前,黄老学说占据统治地位,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起开始独尊儒术,治道之术变成以儒为主,礼法并用。 儒家继承和发扬了西周以来的“礼治”和“明德慎罚”的思想,提出了一整套旨在维护“礼治”,重视“德治”,强调“人治”的法律观点。明显的,其旨在守成,又不失进取。教育人民安分守己,强调对社会秩序的维持。儒家思想自孔丘创治以来,经由孟子,荀子,李斯等人的发展,儒法不断合流。儒法合流后的汉代儒家思想更加符合统治阶层的汉初贾谊继承了荀子的礼法结合的思想,并且把它制度化,具体贯彻到实际政治中去,其礼法并重的思想得到了统治阶层的重视,并在实际立法中有所体现,到西汉中期,董仲舒以儒为主,儒法合流,并吸收了阴阳五行,道家等各种有利于维护统治的思想,创造出了新儒学。黄老思想成为汉初的过渡性指导思想,因为汉初社会凋敝,民生维艰,需要休养生息,巩固统治,历经“文景之治”,武帝时有了实行“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为了集中中央集权,武帝需要一种思想作为支撑,黄老学说已经不合时宜,所以,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至此,汉代儒家正统思2汉代法治宗族主义的表现 84 我这里有个疑问,这里的宗族主义难道就是所讲的家庭主义? 这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家长特权与责任 即所谓“欲治其国者,先其起家”。一方面给予家长足够的权利,而达“齐家”。另一方面,法律在许多责任追究上也唯家长是问。促使其“齐家”,对于法律与国家负责。 亲属间的法律责任 1 亲属相犯 依据伦理宗法关系,卑幼犯尊长,处刑重于常人;反之则轻。 2“亲亲相隐”入律,汉律首创。汉朝以孝治天下,统治者不惜屈法申情,尤为可贵。 3 族刑于荫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3汉代亲亲相隐 87 所谓“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有血缘关系或者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此类容隐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制度。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因为血缘关系二影响定罪量刑的最突出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伦理特色的典型表现。亲属之间犯罪后相互包庇,史儒家的基本伦理要求之一。“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思想,亲属相隐的观念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正式成为一种法律观念。汉宣帝下诏,亲亲相隐入律。汉朝起,中国法律儒家化,儒家的经典被条文化和法律化,亲亲相隐以极大的人性,起到了维系统治秩序的需要,产生了深远影响。4汉代困辱商人的法律措施 94 汉朝对商人的法律措施主要在于政治和经济方面,以为私商流毒天下,所以“重农抑商”,“困辱”商人。 一 困商 ①官营禁榷,与商争利。武帝时,盐铁专卖收归中央。 ②征收重税 ③不断变更币制,搜刮民财。 二 辱商 ①直接视经商为犯罪,实行人身制裁。 ②“锢商贾者不得宦为吏”。③在服饰方面进行羞辱。5魏晋南北朝的法典体例问题 110 魏晋南北朝继秦汉以来,在法典体例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一 律的变化与发展 ①曹魏《新律》 增加篇目为18将条尽为上进调将为两③《北魏律》20篇 ④《北齐12篇,将两为《强典结学变发晋区①曹魏新律将质为②晋现③北魏以格代科,以后格成为④北齐齐颁变详变6存留养亲 115 指犯人直系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死罪非十恶者,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犯人留下以照顾老人,老人去世后再执行。 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家族化,伦常话的具体体现,为后世所因袭。 7唐代注释方法 154 唐代在法律的注释方面已达较高水平。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方法的交叉运用,以及一些新方法的使用方面。 ①中国法律儒家化在唐完成,儒家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入于律典,主要通过疏议释律的方法实现。 ②唐代采取汉代经学家的训诂之术,对一些较为重要的法律术语和用自作出训诂之释。 ③为了更清新的说明问题,疏议引用一些司法判例。 ④对于在某种特定情节下法律的适用问题,则设定问答。 总体来看,唐律在注释方法上的多样性,使得言简意赅的律文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儒家“德利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基本精神通过法律的解释有了普适性,另一方面,一些较为拘谨的规定能在更大范围上形成更强的普适性,不同的法律条款之间的冲突也通过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律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法律的注释。8唐公罪与私罪的区别 161 唐律界定公罪与私罪:两者主体均为官吏,管理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由于对法律的理解错误,或者因为行为上的过失,导致触犯刑律而构成的犯罪,即为公罪;官吏非因职务而犯罪,或虽因职务,但事关私利、私情而构成犯罪者,则为私罪。 相较而言,犯公罪者主观恶意较轻,而且所从事行为均与职责相关,因此唐律对于公罪的处罚程度较低。另外,官吏依法以官抵罪时,若所犯的为公罪,则其官职能折抵较重的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