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指导四详略教师作文指导四详略教师
用墨如泼 惜墨如金
——文章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学习目标:
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详略分明,张弛有致。
学习步骤:
新课导入。
1、导入语:在法国巴黎现代艺术馆中陈列着许多巨匠伟人的雕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作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因为他的雕像没有手。为什么没有手呢?故事发生在一个深夜。雕塑大师罗丹经过许多天的精心雕刻,总算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他感到非常满意,于是叫学生来欣赏。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遍,不禁赞叹道:“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完美的手啊!”听完这话,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只见他从地上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在罗丹看来,雕像要表现出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却突出了那双手。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因此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主题。
我们写文章也应该这样,如果突出了次要的内容,却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忽略了,这样的文章就成了“完美的手”。这就是我们在作文中常常说过的详写和略写。什么是详写和略写呢?凡是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要作为重点材料,应该写得详细些,这就是详写;凡是和中心思想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材料,就应写得简略些或一笔带过,这就是略写。在作文的评语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老师的批注,诸如“记流水帐”“喧宾夺主”“眉毛胡子一把抓”等,这就是同学们的习作中出现了详略不得当的问题。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2、范文引读。
十二点钟的食堂
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在“ 12” 这点上重合, 教学大楼静悄悄的, 全然没有课间那种喧闹的声响。偶尔有几个学生拿看碗筷向食堂走去。
一进食堂门, 便是另一番景象:这儿碰凳子, 那儿猛敲碗, 一不小心中间那位的碗又掉在地上, “ 叮叮咚咚” ……虽说不上人声鼎沸, 可也够热闹的了。
售饭菜的小窗前, 刚打铃时的那几条长七不见了, 只剩下一两条“ 龙尾巴” 了。这些晚到的学生边不耐烦地敲着碗筷, 边责怪着老师不该拖堂, 或认真地对着刚刚进行过的测验的答案。
不过, 这只是“ 食堂进行曲” 的伴音部分, 要说主体, 还是那些饭桌旁一小群一小群的食友们。他们大多是边吃边谈, 有的还眉飞色舞地挥动着汤匙和筷子以增强说服力。女学生显得温文尔雅, 她们喜欢在饭碗边再放上一碗汤,吃上几口饭, 喝上一口汤;不时说上一句逗趣的话, 接着便是一阵边咳边笑的毛刺刺的声音;一会儿, 不知谁的话得罪了她, 她低头不语, 撅着嘴扒饭。那些男学生就粗犷多了, 不时传来旁若无人的高声争辩和肆无忌惮的大笑声。有几个高中男生皱着眉头把几块肥肉挑出碗去, 连这些大男子汉们都不屑一食,看来这肉的味道定然是糟透了。另一位更加干脆, 连肉带半碗饭一齐扣在桌子上, 转身洗碗去了。
门边的洗碗槽这会儿是高峰, 里三层外三层, 哪个正在洗碗的学生都有一叠碗, 互助友爱嘛。惟闻碗筷叮叮当,不闻人语一点点
这就是中午的食堂。
这篇短短的随笔, 精心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就餐高峰巳过的十二点钟时的食堂。在材料详略的处理上, 作者以描写餐桌边正在就餐的学生为主, 细致地描写了他们的神态、动作, 显示出她观察的功底。窗口买饭菜的“ 龙尾巴” 和洗碗槽边热闹的情景则点到为止, 一笔带过。整篇随笔, 详略有致, 点面结合, 布局合理。
南郭先生后传
南郭先生自从逃出齐国后, 自觉羞愧, 便隐居深山, 苦练吹竽。春去秋来, 转眼不知过
了多少年, 南郭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吹竽技艺, 于是决定再次出山, 参加宫廷乐队的招聘考试。
考场设在京都, 气氛肃穆庄严。庭堂正中的三位考官, 道貌岸然, 正襟危坐。连南郭在
内只有四位考生。
考试开始了。第一位考生上场, 只见他鼓着腮帮, 死劲吹, 尽管憋得他脸红脖子粗, 眼珠子瞪得差点蹦出来, 却怎么也吹不出声音未。奇怪的是, 一位胖考官却高声称赞:“ 妙啊,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另两位考官赶紧附和;“ 妙!实在是妙!” 南郭先生看了不禁目瞪口呆。第二位考生总算将竽吹响了, 但时断时续, 象抽风。可是那位瘦考官却击节称赞:“ 高, 不落俗套, 有创新精神!” 。另两位考官也连声附和:“ 高, 实在高!” 南郭先生听了哑然失笑。第三位考生似乎好些, 只是一首曲子中的音符常常吹错。三位考官却异口同声地说:“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实在是龙吟凤鸣啊!” 南郭先生看了忍俊不禁, 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同时, 心里也在纳闷:这些考官为什么优劣不分, 对劣者一味赞扬呢?
轮到南郭上场了。三位考官立即收敛了笑容, 摆出了严正的面孔。南郭的竽吹得真好,那竽声就象腾起的雄鹰, 忽而振翅高飞, 忽而盘旋翱翔, ,忽而引吭长啸, 忽而低吟萦回。过往群众都被竽声吸引过来, 挤在考场门口, 听得如痴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