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哈尔滨—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山西太原附近地区—江苏南部平原地区—江西井冈山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人文景观是长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深深打上了自然的烙印。造成沿途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可沿两个方向探究:从哈尔滨向西,气候越来越干燥,水分越来越少,导致相应景观的变化;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水分和热量都会增加,又导致景观的变化。另外沿途景观的变化也体现了平原(苏南)与山地(井冈山)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南北方分界线,黄土高原的南界 2)1月0℃等温线 3)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4)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5)800mm年等降水量线 6)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8)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水 系的分水岭 9)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10)小麦生产与水稻生产分界线 陕北土窑洞 由于黄土具有很强的直立性,且高原地区降水不多,所以窑洞成为陕北地区的特色民居。 吐鲁番的晾房(荫房) 葡萄干晾房是适应新疆干旱少雨的气候,为晾制葡萄干而专门盖的房屋. 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 我国南方降水量较多,所以大多数民居依水而建,地基较高,且多为石头砌成,防止过多的雨水浸泡。房顶较陡,以便迅速排水。 民间素有“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又有祛风去湿、散寒健胃之效。 南方地区的食品 因为大体在秦岭-淮河以南,春雨、梅雨雨量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需水多的水稻,因而南方历史上一直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食,例如米饭、米糕、米团等。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春天雨水稀少,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因此历史上一直种植耐旱的小麦,人们也主要以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饺子、大饼等为主食。 北方地区的食品 在降水更少的内蒙古、西北地区和夏季很冷的青藏高原上,或因干旱,或因寒冷,那里很难生长庄稼、树木,但草场广布,当地人们主要以放牧牛羊为业,因而便以牛羊肉、奶为主食。 西部地区的食品 地理环境差异对民族风情的影响 民族风情是指由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或生活所形成的具有传统性的风俗习惯。形成这些独特的民风民俗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所以称之为民族风情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渗透于民族风情之中,二者关系密切,前者影响、决定后者,后者反映、体现前者。 1.地形与生产活动 山区的耕地少,动植物资源少,人们多从事采集、狩猎、驯养;富饶的大草原地面广阔、人烟稀少,人们多从事放牧业;平原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发达;人们在低缓的丘陵上开辟一层层的梯田,种果树、茶树等,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充分利用阳光,扩大土地面积。牧区的居民衣皮食肉,耕作区的居民衣布食谷,这些也是地形影响的结果。 2.气候与建筑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不为美观,而为凉快、安全;中国北方房屋多平顶,南方多尖顶,不为个性,而为排水便利与否;黄土高原的窑洞不为安全,而为就地取材、冬暖夏凉;蒙古族的蒙古包不为便宜而为携带方便、生产需要;俄罗斯的房屋有三四层门窗,不为防盗,而为保暖;西亚的住房屋小窗多、墙壁厚,为的是通风散热…… 3.气候与饮食 在我国南方人口味甜,与那里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季丰富的水果有关;北方人口味咸,因为冬季气候寒冷,蔬菜品种单一,人们为了丰富菜肴,有腌制咸菜的习惯;山西人口味与黄土高原的土质有关,多食醋可减少结石病的发生,所以山西的老陈醋很有名;四川人的口味与潮湿的气候对身体的影响有关。所以说:“南方人喜欢吃甜的,北方人喜欢吃咸的,山西人喜欢吃酸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 4.气候与服饰 温带的居民,服装样式变化繁多,用料和缝制工艺很讲究,随四季而变化;寒带的居民,常年不能穿裙子、短裤;热带水乡的人,服装式样简单,多穿裙子、短裤等;沙漠地区的人们裹头巾,戴面纱,这是最好的防晒方法。 5.地理环境与节日庆典 在我国,彝族的火把节是为了烧死田间害虫,保护庄稼;汉人的春节是在地里庄稼全部收割贮存完毕之后;蒙古族最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是在每年七八月份牧草繁茂、牛羊肥壮之时。 6.地理环境与人种 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皮肤内黑色素较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肤色和身体具有上述两种人的过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