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十七课解放战争.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十七课解放战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美 国—— 蒋介石—— 共产党—— 中国人民—— 思考: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如何? 一、内战的爆发(1945.8—1946.6) 美 国—— 蒋介石—— 共产党—— 中国人民—— 扶蒋反共 坚持独裁内战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 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中日民族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 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抗战后两种命运和前途: 和平 民主 战争 专制 光明的前途 黑暗的前途 ①重庆谈判 原因: 结果: 影响: ②政协会议 依据: 结果: (45.8-10) (46.1)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双十协定》内容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而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你认为下列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无关的是 A.“民主建国纲领”的提出 B.参加重庆谈判 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D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 第一次机遇: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由于资产阶级软弱,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帝制。之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错过原因: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 第二次机遇: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错过原因: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 第三次机遇: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决议。 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一党专制独裁方针,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破坏政协决议,推翻政协通过的民主和平建国的路线,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破灭。 错过原因: 中国近代史上建立民主政治的一次重大机遇是( ) A.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 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 D.1949年北平谈判 C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946.6—1949.10) 内战爆发: ①战略防御 46.6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46.6-47.6) 内战爆发: 解放军作战方针: 结果: 运动战为主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①战略防御 46.6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46.6-47.6)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946.6—1949.10) 中 原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陕 北 山 东 土地改革 解放区农民为何积极性很高?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内战爆发: 解放军作战方针: 结果: 运动战为主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①战略防御 46.6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46.6-47.6)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946.6—1949.10) 100万人 130万人 43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195万人 373万人 战略反攻: ②战略反攻和  战略决战 时间、标志 (47.6-49.1) 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946.6—1949.10) 南京 长 江 武汉 汉 水 豫皖苏 延安 豫陕鄂 运 河 淮 河 鄂豫皖 战略反攻概况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