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弱者原则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于弱者原则论利于弱者原则论

利于弱者原则论 利于弱者是一种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同样是维护法律的公正的价值观的。利于弱者原则也是为实现法律实质公正服务。利于弱者原则首先在立法实践中得以体现。立法公正是法律公正的基础。利于弱者原则还在司法实践中得以体现,如在查明事实、适用法律时,充分考虑弱者的权益,对这种差别对待,体现了法律的实质公正。当然,利于弱者原则还受到价值轻重、法律事实和法律、法规的限制。 [关键词]利于弱者 差别对待 法律公正 [论文题目]利于弱者原则论 一、利于弱者原则的价值基础 弱者是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战争、灾害、环境等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势力相对较弱的社会群体或个体。弱者与强者相对称,是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的一方,不拥有与处于优势的一方相抗衡的力量。弱者身份的出现,决不是重蹈等级身份的覆辙,它源于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具有自身的特点: 1、身份的多重性。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个人可同时拥有多重弱者身份,如个人可同时作为消费者、妇女、老人存在;而等级身份则具有单一性,个人无法逾越等级差别而享有不同等级的身份。 2、身份的法定性。弱者身份的取得源于法律的保护性规定;而等级身份的取得具有原生性,一个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其一生的身份。 3、身份的移动性。弱者身份因法律规定要件的满足而享有,因要件的缺失而丧失,具有阶段性,往往不为某一特定人所终身享有;而等级身份则具有固定性,从一出生个人的身份往往就确定下来,并可因继承转移给后代人。 4、身份的例外性。现代社会以抽象人格、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无身份区别保护为一般,弱者身份的提出,是这种一般的例外,其适用有着严格的法定条件;而等级身份则是身份社会的普遍现象,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某种身份,并因身份的不同形成权利义务不一的等级。 5、身份的独立性。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独立,弱者身份的获得使特定的个人享有法律规定的特权维护自身权益;而等级身份则具有依附性,个人始终被视为特定团体的成员。 6、身份的社会性。弱者身份的界定是为了使法律倾斜对弱者的保护,体现社会实质公平;而等级身份的界定则源于家族伦理关系,是为了维护等级差别和上层等级的特权。 弱者的劣势可表现为:(1)经济劣势,如普通消费者与财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2)专业技术劣势,如消费者与产品制造商对产品技术性能的了解,储户与银行对假币的辨认技术;(3)信息劣势,如普通股民与证券交易专业人员,小股东与担任公司董事的大股东;(4)权力配置、行使劣势,如公民与政府职能部门;(5)组织关系劣势,如受雇佣者与用人单位;(6)智力、体能劣势,如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老年人与年轻人,女性与男性;(7)地区劣势,如经济不发达地区公民与经济发达地区公民,不享受优惠的地区的公民与享受优惠的地区的公民。 通过法律途径,弱者如能及时地获得无论在保护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足以弥补其劣势的救济。可是,利于弱者又是出于什么样的价值基础呢?法律又是如何体现利于弱者原则呢?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必须理解法律的价值基础。英国法学家彼得·斯坦和约翰·香德认为,一切法学家都只不过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描述法律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实现社会秩序、公平、个人自由这些基本价值而巳。法律到底体现了什么社会价值内容呢? 古希腊法律思想家柏拉图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正义的手段。亚里土多德认为法律的特点之一是公正性,法律是正义的体现,它对一切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平等的。他说:“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不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善良公正之术。”荀子曾说:“正利而为之事,正义而为之行;苟非正义,则谓之如邪。”我国古代政治家管仲指出:“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裁”。慎到把“法”看作规范一切人的行为的最公平的制度,“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商秧主张:“法者,国之权衡也。”唐朝著名犯颜直谏大臣魏征说:“且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清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我国当代学者冯冶良教授分析认为,古今中外众多法学家尽管提出各种不同的法律学说,但对法律的认识却有相同之处,就是认为法律代表公正、正义、公平,从任何人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调整来说,法律具有公正性,因而,得出结论认为:“法律的本性(原本性质)是公正性。”① 既然法律的原本性质是公正,那么利于弱者原则是否构成法律上不平等?它又如何体现法律的公正呢?所谓法律平等,是指社会关系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相同的情形相同对待。但法律总包含着差别对待。差别对待不公正、不合理时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