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随堂巩固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B、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投资 C、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2、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C 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4.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政治条件是 A. 维新变法运动  B.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 5.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A.“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导致近代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大量赔款使清政府缺乏资金 B、清政府目光短浅,不愿引进外资和技术 C、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 D、列强取得采矿权,中国矿藏资源遭掠夺 轻重失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C.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D.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 A D (1)如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两个阶段,据材料概括指出两个阶段中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两种趋势的原因。(4分) (2)这些趋势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4分) (3)从上述分析中你能引申出什么认识?(2分) 年份 1895 1897 1899 1901 1903 1905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入超 28.4 39.3 68.9 98.6 112.4 219 213 35.6 34.6 86.6 69 16.2 1895-1905年中国人超呈剧增局面;1914-1919年中国入超呈下降趋势。 入超剧增的原因:是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加紧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入超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分) 1895-1919年间中外贸易(单位:百万海关银) 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 官僚资本 诱 导 外国资本 刺 激 外商企业 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 响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①厂矿企业数量 ②投资数额 ③沿海 内地 1、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2、兴起“实业救国”。 为什么1895年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会得到初步发展呢?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 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内付清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余万两。 材料三:1901-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其经济改革方面的措施是奖励实业,振兴商务。政府决定带头破除耻于为商的成见,提倡、奖励私人资本办工业。 (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原因 片断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几年下来,工厂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