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股市泡沫的反思台湾股市泡沫的反思
台湾股市泡沫的反思
人类世界一部200年的证券史,归根结底可以称为一部股票资产泡沫积累再破灭的历史,任何市场,有泡沫迟早是要破裂的,变化的只是时间问题,可能到最后你会发现,丰富精彩的证券历史恐怕只教给我们了一句真理:只有到退潮的时候,才知道究竟是谁在裸泳。
回顾具有相同文化属性和经济发展轨迹的台湾股市,尤其是那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股市泡沫的演绎,或许可以深刻理解当前A股市场出现的一些非理性现象。整个A股市场生态圈的参与者,从政策制定者、中介机构,到投资者,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当时台湾股市的影子。因此,总结台湾股市泡沫形成与崩溃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目前A股市场的认识。
一、台湾股市泡沫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台湾股市,以泡沫来称呼当时股价暴涨暴跌的情况,可说是最为贴切。股市泡沫吹起的时候, 灿烂夺目,股价指数从1985 年7 月的636.02 点开始上涨,涨到1990 年2 月的12, 682.41 点,55个月涨幅达19 倍之多,许多股民终日迷失在追价的狂喜中。股价冲到高峰后, 随及急转而下,如瀑布般狂泄,到1990 年10 月跌到2, 485 点,以不到8个月的时间跌万点,约等于当时国内生产总值(GDP)( 4万亿元)的资产,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泡沫的创造与破灭,就是一场财富的重分配,赢家的快乐建立在输家的痛苦上。股价如此的暴涨暴跌,在台湾股市史上留下壮观的一页。
(一)台湾股市泡沫及市场百态
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经历了5年的时间。1985 年前,台湾股市并非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经济焦点,投资人少,交易量也低,股市不具规模。从1986年起,股市开始沸腾,进入1987 年后,股价如脱缰之马,一路飙涨。较上年而言, 1986 年股价年上涨26.7%,1987 年为126%,1988 年股市上涨143.7%。1988年底,股市投资开户数增为160.62 万人户,年增3 倍,交易额放大到7.868万亿元,年增39.3倍。到1989年,股价继续狂飙,年涨65.6%,开户数急增到420.85 万人户,年增长率为162%,此时台湾股市似及成为家家投资的全民运动,交易额暴增到25.408 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22.9%。此交易额为起涨年(1985年)的130倍,为当时国内生产总值(3.939 万亿)的5.45倍,可见股市交易的狂热。
股市泡沫在创造期间,由于股价飙涨,投资人快速增加,交易额也急速扩增。1981 年底,上市总股数为128.05亿股, 1985 年底为213.45亿股,增长率为66.69%;1989 年底上市总股数增到421.30亿股,较1985 年增加约1 倍( 97.38%),但交易额却增加130 倍。日平均交易量也从牛市开始时的不足1000万美元飚升至最高56亿美元,单日最高成交量记录为76亿美元,是当时纽交所和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由于当时台湾上市公司数量不到200家,巨大交易量不仅是靠膨胀的市值,还有高换手率推动,1985 年为68.09%, 1986 年便为162.11%, 1987年更为267.47%,1988 年变为332.63%, 1989年达到590.14%,堪称世界上最高周转率的股市。5年间,年换手率从开始的一半多到最后达到6倍,显示出极度短线投机气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户创造。
表一:台湾股市1981-1990年数据
在投机气氛浓烈的市场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纵股价,一些在其它市场本应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庄家相中后反而成为市场热门股。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实际的资产,没有收入,甚至连员工都没有,但只要是小盘,筹码易于控制,股价就会被炒上天。比如“新奇毛纺”这只股票,市场对这家公司业务无任何好转可能的股票产生兴趣后,股价出现了连续22个无量涨停。另一家在台北经营一间破旧酒店和一座野生动物园的公司“六福发展”的股票在被庄家操纵后一个月的时间上涨近2倍,连续19个涨停,使得这家公司市值达到8.3亿美元,超过当时纽约的广场酒店、香港的文华东方和曼谷东方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总和。
与垃圾股炒上天的情况相反,当时台湾少数几家基本面优良,在国际上竞争力都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却得不到市场的青睐。比如台塑集团在股市最好的一个季度里股价只上涨了12.2%,同期台湾加权指数涨幅为44.4%。在1989年第一个季度,台湾蓝筹股指数上涨幅度为39.5%,远远落后于投机股74.8%的涨幅。绩优股落后,垃圾股暴涨的格局把台湾股市推到了全球最贵股市的位置,到股市崩盘前的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它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股市的赚钱效应让台湾居民陷入了疯狂之中,学生旷课炒股,出租车司机为赶去看行情拒载乘客,寺院僧人炒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