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山煤矿矿井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山煤矿矿井设计史山煤矿矿井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址特征 第一节 矿区概述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一)交通条件 阳城史山煤矿位于山西省阳城县东16 km,隶属于阳城县北留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2′37″~112°33′45″,北纬35°31′57″~35°33′21″。 本井田与外界交通较为方便,东部有太焦铁路通过,由晋城市可达京广铁路,西有侯月铁路从阳城县通过,南面为晋(城)~阳(城)高速公路,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图例: ▂ 高速公路 ▁ 国道 省道 县道 交通位置图(1/50万) (二)地理位置 井田地处太行山脉西麓,沁水盆地的南缘,地貌属剥蚀中低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地表切割强烈,冲沟遍布,总的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海拔990 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665 m,相对高差325 m。 本区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获泽河支流,井田内无常年性地表水径流及大的地表水体,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雨季出现短暂的洪流。 二、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本矿电源引自北留变电站和东山变电站两座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0KV:为双回路供电。 三、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井田属大陆性气候。一年内四季分明。夏季午间较热,早晚凉爽,雨季充沛。冬季寒冷少雪。春季风多雨少。据阳城县气象站13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0.3℃,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18.7℃。无霜期18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43 c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力为10级。 年降水量最大为891.2 mm,最小为412.5 mm。7~9月份雨量最大,占全年的56 %。平均年蒸发量为1578.7 mm,最大为4~8月,占全年的62%,其中4~6月份占全年的41%。 四、矿区的水文简况 本区各煤层充水来源于其顶板含水层。其中正开采的3号煤含水量来源于顶板砂岩裂隙水,与地表降水呈正比关系,含水性较差。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9号、15号煤层含水量来源多。预计开采3号煤层时矿井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35m3/h。 五、矿区开发史及周边小窑状况 阳城史山煤矿基本情况分述如下: 1、阳城史山煤矿 阳城史山煤矿位于阳城县东16km处,史山煤矿为集体企业, 2002年1月由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3号煤层,设计能力900Kt/a,生产规模为900Kt/a。井田面积3.84km2。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矿井采用长壁综采金属网分层开采,中央分列式通风,机械排水,该矿井属高瓦斯矿井。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井田内沟谷纵横,大面积为基岩裸露区,仅在沟坡两侧零星被第四系黄土覆盖,结合钻孔资料,先将本区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⑴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和灰黄色泥灰岩,岩溶发育。底部为一层含方解石脉的泥质角砾状岩。含腕足类化石,为煤系地层基地。厚度120m左右。 ⑵石炭系(C) ①中统本溪组(C2b) 灰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泥岩,砂岩,底部常见鸡窝状山西式铁矿。一般厚8.6m,变化范围5~18m。 ②上统太原组(C3t) 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砂岩、泥岩、石炭岩及煤层。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底部以K1砂岩与本溪组分界,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厚93.76m。据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三个岩性段: 一段(C3t1):K1 砂岩至K2石灰岩底。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石英砂岩(K1砂岩);中部为灰~灰黑色泥岩;顶部为15号煤层,煤层厚2.08~2.18m,平均厚2.13m。为区内主要稳定可采煤层之一。本段厚一般为9.73m左右。 二段(C3t2):K2灰岩底至K4灰岩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砂岩,泥岩和煤层。本段含石灰岩三层(K2 、K3 、K4),其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石灰岩;含12、13号煤,区内不可采。本段厚31.00m。 三段(C3t3):K4灰岩顶至K7砂岩底。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层,其中含石灰岩1~2层(K5 、K6),含煤3~5层(5、6、7、8、9号),其中9号煤层稳定可采,煤层平均厚1.48m,本段厚53.03m。 ⑶二叠系(P) ①下统山西组(P1s) 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砂岩、泥岩及煤组成,含煤1~3层,其中3号煤为区内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6.75~6.96m,平均厚6.82m。底部以K7砂岩与太原组分界,一般厚45.53m。 ②下统石盒子组(P1x) 岩性主要为灰绿~黄绿色,灰色砂岩、粉砂岩、砂质岩及铝土质泥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