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 古诗词鉴赏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专题:古诗词鉴赏 目标 考向 知识 训练 炎陵一中 林端华 考点目标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要求包括两点: 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形象:人物形象和意象。 二、语言: 1、对词义的理解,把握基本义的基础上,挖掘它的深层义; 2、对词语的体味,从情感上、意境上品味道; 3、对语言风格的鉴赏,如清新、明快、自然、朦胧、飘逸、沉郁、绚丽、平淡、质朴等。 三、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衬托、虚实结合、用典、对比映衬、想象等。 四、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诗歌的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考向探究 纯粹的问答式,测试点交织在一起 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王安石《示长安君》(宋诗) 2007 导引式补全赏析型 艺术技巧兼思想内涵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小说《红楼梦》) 2006 补全赏析兼仿写型 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李德裕《登崖州城作》(唐诗) 2005 题型 测试点 测试内容 年份 ★ 2005年,2006年,湖南试题中的古诗词鉴赏都采用了比照鉴赏的命题思路,而且都采用了补全赏析兼仿写的形式,侧重点都放在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兼顾的这一点上。 ★2007年,湖南试题没有采用了比照鉴赏的命题思路,而是采用纯粹问答的方式。从整体上看试题对考生的要求有所提高。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颔联:①“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②“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③“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①“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②“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③“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答案 ◆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 ⑴托物言志 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